立足馆藏躬耕不辍 资政育人精准发力

——北京市档案馆编研工作创新发展的回望与探索

作者:王海燕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8-22 星期一

持续挖掘馆藏

    丰富的馆藏是开展编研工作的基石。多年来,北京市档案馆依托馆藏档案,结合社会热点,有计划、分步骤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北京市档案馆非常注重在档案史料汇编和档案文献选编上下功夫。1986年,我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决策,针对学术界和社会对档案文献的迫切需求,创办了《北京档案史料》季刊,该刊作为兼跨档案界与历史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以刊登有关北京地区的档案、资料和相关史学论文、文章为基本内容,1999年改为丛书公开出版发行,截至2021年底,共编辑出版142期(辑)。2000年,北京市档案馆还与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开展了《北京市重要文献选编》编辑工作,截至去年底,共编辑出版21卷。这些工作在“为服务首都发展、方便社会利用、推动学术研究”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北京市档案馆始终坚持立足馆藏深度挖掘,注重在配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选题上出成果。比如在七七事变、抗战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上,组织编研工作者对馆藏档案进行精挑细选,对所选档案的说明文字严抓细抠,力争准确无误出精品,先后出版了《“七七”事变前后北京地区抗日活动》《绝对真相:日本侵华期间档案史料选》《证据——日本侵华暴行调查档案全编(京津冀卷)》等书籍。同时,我馆还紧密结合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党百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出版了《五四运动档案史料选编》《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等。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档案馆共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书籍、画册、工具书等60余种,这些既具地方特色,又有史料和学术价值的编研成果,深受各界好评。

做强优势项目

    连续出版36年的《北京档案史料》,是北京市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品牌。该丛书始终秉持“发掘史料、公布档案、提供利用、推进研究”的宗旨,公布了大量近现代北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和研究文章,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研究北京史不可缺少的必备的学术性、资料性丛书”。近年来,北京市档案馆在坚持丛书定位和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探索与创新。

    配合社会热点,聚焦一个主题。以往的《北京档案史料》每辑所选档案内容涵盖多个主题,虽然从2009年起,开始尝试围绕国家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和社会热点组织策划选题,但效果不佳。从2018年起,北京市档案馆作出重大调整,正式将《北京档案史料》的出版周期调整为每半年一辑,并全部以专辑形式出版,即每本专辑聚焦一个主题,如:围绕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编辑出版了《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治理》《人文西山》;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北京国庆庆祝活动》;围绕烘托和营造迎接2022年冬奥盛会的社会氛围,编辑出版了《档案中的体育盛会》等。这些史料专辑更加突出丛书的主线和内容重点,对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和针对性更强,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拓宽资源渠道,加强横向联合。为更好地发挥《北京档案史料》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近年来,我馆不断拓宽视角,根据选题内容积极组织稿源:一是加强与各相关区级档案馆的沟通交流,扩大史料的选材范围;二是充分利用兄弟单位资源,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合作,多方面多渠道挖掘资源;三是跟进学术前沿,问计于专家学者,并提供相关专题档案内容,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撰写史学文章,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

    深化内容研究,形式不拘一格。近两年,我馆在继续做好系统挖掘和公布史料的基础上,《北京档案史料》的编辑人员逐步加大了对选编档案内容的深入研究。一方面每组史料的选编者要对本组档案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针对所选编档案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研究价值等,撰写出具有研究性、考证性、指引性的编者按语,置于每组史料之前,起到揭示和导引作用;另一方面,在每辑史料里均增加了由编辑人员撰写的研究性文章和编辑说明,强化与史料内容的呼应和对全书的导读,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史料选编的学术价值。此外,他们还在发行上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与沟通,使其进入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发行,极大地提升了刊物的社会影响力。

发挥资政作用

    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与领导决策服务,是档案编研开发的重要目的之一。从2003年开始,我馆曾先后创办过资政类刊物《档案摘报》《档案见证北京》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先后停刊。2020年7月,《档案参阅》正式创刊,该刊在短短半年内就得到了市领导的极大关注,批示“档案参阅办得好”。

    深入谋划,明确目标定位。馆长亲自谋划部署创办《档案参阅》,明确定位“适应领导需求、紧贴北京实际、展现档案魅力、增强档案资源的资政参考、启迪智慧”;要求文风清新朴实,内容引人入胜,向着办成“有档案滋味”的“文化金名片”目标而努力。

    成立专班,集中优势发力。组建编刊小组,由馆长任组长,主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馆领导及相关同志为副组长,成员跨部门组成,其中包括编研、展览陈列、办公室等相关处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编刊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组长负责整体策划、选题审定和稿件签发;副组长负责选题策划、组稿统稿、内容审核等;组员承担稿件的撰写、编辑工作,全馆上下凝心聚力,成员各负其责,保证办刊工作高效顺畅。

    定期研究,加强选题策划。档案资政类刊物的工作难点主要是在选题策划上,一方面要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超前谋划,突出前瞻性和时效性;另一方面又要聚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突出北京独具的文化特色。为针对受众需求更好组织选题,编刊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选题策划会,展开头脑风暴,选择合适时机,灵活安排稿件。周密的选题和高效出刊为档案资料移交进馆带来了积极影响:2021年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10月,编刊小组成员依据馆藏档案撰写了《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前世今生》,市领导据此专门作出指示,并将11月15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的敲钟锤移交进北京市档案馆保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8月19日 总第3872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