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求索守丹心 矢志力行展风华

——周恩来与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作者:赵 涓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5-05 星期四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成立至今,已有100个春秋。百年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已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奔腾江河。而在它的源头,还曾汇入一股源起于广大旅欧华人青年的支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许多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有参加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经历,而周恩来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1924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部分成员在法国巴黎的合影。

远渡重洋

确立共产主义信念

    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批风华正茂的青年知识分子基于爱国主义情怀出国勤工俭学,远渡重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特别是五四运动后,赴欧洲勤工俭学出现空前热潮,到1920年底,全国各地赴欧勤工俭学的学生已近2000人。这些赴欧者主要集中在法国,还有些人去了英国、德国和比利时。勤工俭学生们一面勤工以维持生存,一面苦读以抉择主义。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同旅欧华工和法国工人的接触中,逐渐转变了世界观,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顺应这股潮流,怀着对真理的渴望,在上海搭乘邮船前往欧洲。在欧洲期间,他也经历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时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又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但由于没有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直观印象,所以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还不是很深,没有明确确立共产主义信念。周恩来为实地考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进一步了解欧洲各种改造社会的学说和主张,探索中国社会的前途与出路,进而确定所要走的道路,他开始萌发赴欧的念头。到欧洲后,周恩来在给表兄陈式周的信中这样写道:“主要意旨,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

    赴欧前,周恩来曾同天津《益世报》商定,作为《益世报》的旅欧通讯员,定期撰写旅欧通讯,以稿费来维持旅欧期间的生活。尽管日夜写稿,但周恩来的生活仍相当拮据。他在法国短暂停留后,便前往英国,考察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英国停留5个星期后,由于生活费用太高,加之在英国的中国学生及华人很少,他又回到法国。这期间,周恩来除完成课业外,还进行了许多社会调查,广泛接触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他通过各种方式广读博览,涉猎各种学说思潮。当时,在法国有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书报,周恩来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审慎的态度对各种主义反复地“推求比较”、深入思考。最终,他做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共产主义信念。1921年,在张申府和刘清扬的介绍下,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积极奔走

筹组旅欧青年组织

    在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同时,欧洲其他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也纷纷组建进步团体,分别是新民学会在法会员组织、工学世界社、劳动学会等。1921年初,由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组成的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当时,旅法勤工俭学运动已形成热潮。在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及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青年组织领导下,旅法勤工俭学生在1921年先后举行了3次大规模的群众斗争。

    周恩来作为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也积极投身到斗争实践中。他以笔为枪,为《益世报》撰写多篇长篇通讯,对斗争情况给予详细报道,使国内及时掌握留法学生的艰难生存情况,国内民众纷纷捐款捐物。1921年9月,旅法勤工俭学生掀起了第三次斗争高潮。周恩来含愤撰写3万字长篇通讯《勤工俭学生在法最后之运命》,分18天在《益世报》上连续刊出。他在文中向国内报道中法当局对勤工俭学生的迫害,并疾呼:“途穷了,终须改换方向;势单了,力薄了,更须联合起来。……‘全体勤工俭学的同志们,赶快团结起来啊!’”经过几次重大斗争的锻炼,进一步促进了勤工俭学生的觉醒和团结,许多人抛弃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就需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共产主义组织。

    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恩来、赵世炎同李维汉在法国巴黎会面,具体商讨建立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问题。经过认真探讨,他们商定分头进行筹备工作。周恩来在组织青年参与反动势力的斗争过程中,待人诚挚,表现出坚定、机智以及卓越的组织才能,这使得他在旅欧革命青年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聂荣臻曾是比利时留学生,后来他在回忆与周恩来的见面时写道:“他(指周恩来)待人亲切,讲话精辟,思路敏捷,朝气蓬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周恩来利用深厚的群众基础,奔走于欧洲各地。1922年3月,因德国生活费用相对低廉,周恩来迁居柏林。他经常往来于柏林、巴黎之间,联络勤工俭学生和进步华工,举行报告会,做过多次讲演,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积极推动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筹备工作。

组建劲旅

投身伟大革命事业

    1922年6月,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成立大会在巴黎西郊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法国、德国、比利时的代表,周恩来专程从德国赶来参加会议。这次大会共召开3天,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组织章程草案,确定组织名称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由于他在这个组织的形成过程中扎实的工作和在旅欧青年中崇高的威望,周恩来被选举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三位委员之一,负责宣传工作。

    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立不久,得知国内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消息,于是在1922年11月20日,赵世炎、周恩来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名义写信给国内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诚恳地声明我们愿附属于国内青年团为其旅欧之部”,并委派李维汉为代表,携带信件回国,与团中央接洽。1923年2月,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巴黎召开临时代表大会。会议决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欧名称定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通过由周恩来起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章程的第一条便规定入团的团员必须“对于共产主义已有信仰”,并明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本团上级机关”。会上还改选了领导机构,周恩来当选为执行委员会书记。3月13日,周恩来作为执委会书记,撰写了给团中央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报告第一号》。报告中写道,“我们现在已正式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旅欧战员了,我们已立在共产主义的统一旗帜之下,我们是何其荣幸!你们希望我们‘为本团勇敢忠实的战士’,我们谨代表旅欧全体团员回说:‘我们愿努力毋违!’”

1923年3月13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伍豪(周恩来)撰写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报告第一号》。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后,所担负的职责主要有哪些呢?周恩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本团旅欧之责任及今后应有之活动——大体规定为共产主义的教育工作,换言之即是列宁所谓‘学’,‘学共产主义’。”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共产主义研究会,组织青年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用马列主义理论及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来武装团员和青年,并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团员。为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领导骨干不足的问题,周恩来还积极选送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骨干分子回国参加国内的革命斗争。他作为机关刊物《少年》(后改组为《赤光》)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还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针对当时青年中流行的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周恩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以《少年》为阵地,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此外,他还主持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体成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工作,在欧洲率先实现了国共合作的创举。

    1924年,由于国内斗争的迫切需要,周恩来从法国返回国内,结束了他将近4年的旅欧岁月。彼时,他已从一个追求真理的青年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当研究和坚定信仰的共产党人、一名走向成熟的革命家。周恩来作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在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旅欧期间矢志不渝、奋斗不息的青春风华,历经百年始终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本文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4月29日 总第3824期 第二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