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践

作者:封盛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1-21 星期五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回望党的百年路,栉风沐雨,一路走来,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丰富经验,而“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档案工作伴随着党的产生、发展,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紧密相连,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业,特别是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发言发声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我们在充分看到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昂扬向上良好态势的同时,也要能够准确把握风险动向,注意防范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沉渣泛起的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特别是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对此,档案部门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大档案开放力度,讲好档案故事,发挥红色档案的教育功能,以档案为武器,旗帜鲜明反击历史虚无主义,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发挥了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积极组织推进的《拉贝日记》(影印本)和《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等重要著作的陆续编纂出版,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以档案“铁证”揭露日军侵华罪行,反击日本右翼势力错误言行。为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苗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甄选馆藏有关达赖喇嘛上书清廷的奏疏,及时报送中央,围绕对达赖集团斗争提供档案支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甄选整理馆藏档案,编辑出版《所存西藏与藏事档案汇编》《民国时期新疆档案汇编》等,以真实可信的档案史料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民国时期西藏、新疆作为中国的行政区划始终处于中央政府的主权管辖之下的事实,有力驳斥了有关谬论。

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档案力量

    档案工作助力国家经济建设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曾三同志在1959年6月全国档案资料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上作《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报告中介绍了有关工作成绩。其中介绍道,上海市上钢五厂筹建处选定同济大学旧校址为厂址建厂,由于工期紧迫,来不及对基地实施钻探,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不敢擅自施工,后经校方档案人员协助找到了1934年原校舍平面图,并以此为参考顺利施工。黑龙江省鹤岗市档案馆在清理档案时,发现了一套伪满时期的煤矿平面图,第一时间提供给正在该区域施工的兴山煤矿开采队,借助该档案资料,开采队进一步摸清了待开采的煤炭储量,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勘探资金。更重要的是,借助档案,开采队还及时发现了正在施工的坑道附近存有旧坑道并积水较深,对正在进行的开采工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对此,施工人员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

    时至今日,档案工作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不断延伸。可以说,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一体化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要战略中,在长江三峡工程、京沪高铁、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中,在“僵尸企业”处置、污染源普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具体工作中,档案部门发挥资源优势,编报专题材料,积极为党中央和政府决策提供资政参考和档案支撑,以档案本身的内在历史底色和历史逻辑主动融入并积极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为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提供档案参考

    档案工作者在应对国家重特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程中同样挺身而出,不负职责使命,展现兰台担当。

    2003年“非典”时期,中央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资料编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疫情的专题材料7件,共2万余字,呈交党中央领导同志,并报送国家有关部门参阅,对于当时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国家档案局提请中办、国办转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意见》,对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等工作进行指导。广大档案工作者及时、主动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工作,一方面,用档案记录和见证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积极整理报送历史上有关抗击重大疫情的档案资料,为做好疫情期间有关政府决策、经济管理、交通联防、人员调配、社区及物资管理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参考支持,特别是在抗疫的关键时期,档案部门第一时间调取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施工档案,为迅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凸显了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为文化传播和外事工作助力服务

    档案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工作,是国家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公众对历史档案文献遗产的认识和利用,国家档案局积极推动我国珍贵档案文献遗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截至目前,我国包括《清代内阁秘本档》《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等13件(组)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还有共12件(组)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21年4月30日,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发挥已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中国文献遗产的宣传和教育作用,下设于国家档案局官网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网站正式上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公众开放展示。除此之外,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所代表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精神,由国家档案局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承办的“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6世纪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于2018年12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米罗厅展出,为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写下了生动注脚。

    在服务外交大局方面,档案部门围绕国家边界摩擦等重点国际关系问题,积极甄选整合馆藏资源,为维护国家主权、开展外交斗争提供了无可辩驳的档案佐证。例如,2017年“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发生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迅速从馆藏千余件中印关系档案中甄选出81件有关中印边务的档案,编报《清代中印锡金段边务档案选编》,及时送至外交部参阅。《清代中印锡金段边务档案选编》反映了中印边界锡金段划界的历史过程,是该段边界已有历史条约划定的重要佐证,有力配合了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大斗争,受到高度评价。在黄岩岛、钓鱼岛等南海诸岛争端及其他边界谈判中,档案部门同样有针对性地为外事部门提供了档案支持,在维护我国领海主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档案事业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作为新时代的档案工作者,我们一定会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延续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肩负起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在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更好地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贡献档案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月20日 总第378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