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账本里的小康路

作者:吴玲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1-07 星期四

    周日想陪母亲摘半天茶,于是,周六晚上从外地赶回家小住。茶棵滋养了山村数百年,也哺育了我的成长。天渐渐明亮起来,听到父母说话声,我也就起身下楼。

    久违的茶叶蛋,还有腌菜馃,卧在蒸笼里,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用塑料编织袋缝制而成的采茶袋,轻飘飘让人没有感觉,我还是喜欢以前的小茶篮。母亲出门时,背了一个大竹篮。大青山上的茶棵地,狭窄而陡峭的小路,我曾在小路上奔跑过、跳跃过。如今,它们一直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

    爬到茶棵地,阳光还是金黄的,带着暖意落在村子的屋顶上。从远处山顶的树叶间洒下来,带着清脆的声音。薄薄的晨雾丝丝缕缕,飘散在山峦和村庄的上空。清脆的鸟鸣是熟悉的乡音。村庄在静谧中,霞光越过山顶,落在茶棵地里。柔嫩的茶叶,迎着朝霞挺起了身躯。茶棵地是凉的,微微湿润的感觉。人的精神十足,我的任务就是摘茶。

    清明之后的茶,遥看有绿近却无。茶棵似乎刚从冬天里醒来,睡眼惺忪。深绿色的老茶叶,一脸茫然站在风里。被春风唤醒的嫩茶叶,在枝条顶端挺起小身板,新绿的清脆,一袭绒毛,精神抖擞地在那里放飞自我,茶农称它为毛峰。

    母亲边摘边说,一人一行,省得漏掉。通过茶叶大小,我看见了春天的信使。躬身亲近茶棵,这是不经意间向它致敬。左手扶着茶枝,右手伸向嫩茶,这个习惯是少年时摘茶养成的。

    年年岁岁茶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在茶棵地里爬,到背着小背篓摘茶。后来,换成大茶篮,最后又是小背篓。

    我是不习惯喝毛峰茶的,毛峰茶虽冲泡清香,却显得有些淡。我习惯喝绿茶,绿茶的浓,略带苦味,让人回味,是我的最爱。

    身后的茶篮里,似乎没有多少重量,回头看看,也就是一点点茶叶。阳光渐渐越过山岭,来到地里。土地变得热起来,空气里有泥土味儿,还有农作物腐烂的味儿,虽不好闻,但却带着温情的记忆。

    摘茶日当午,眼乏且手酸。正在此时,父亲打电话催我们回家吃午饭。回家后,母亲把我们摘的茶分别称一称,说:“看,你摘了2斤4两,我摘了3斤8两。”父亲在旁边笑着对我说:“可以了,你还没有忘记摘茶,不过还是你母亲厉害。”

    母亲笑着说,赶紧把抽屉里的账本拿出来记一下,省得忘记。我拉开抽屉,一本卷着边儿的练习本,如同离别多年的朋友蓦然出现在眼前,让我感到惊讶。我仔细地翻看着,是父亲记录的:1998年,4月22日,干茶3斤,单价14元,共42元;4月23日至25日,干茶26斤,单价11元,共286元……5月2日,毛峰1.4斤,单价18元,共25.2元……2005年,5月14日,生叶69元;5月15日,生叶38.4元……我继续往后翻看,后面的几页字迹工整,则是母亲写的:2010年,夏茶,5月23日,166元……2020年,早茶,3月23日,单价65元,4.9斤,共318.5元;3月24日,单价57元,1.5斤,共85.5元;3月26日,单价55元,12.7斤,共698.5元……

    我仔细地看着这前后近20年的茶账本,感悟家乡的茶季。一年当中,3月下旬到6月中旬,是家乡茶农最忙的时候。在这3个月的时间里,茶农们难得有休息的日子。我家的茶账本,无论是早春还是炎炎夏日,几乎每天都有摘茶卖茶的记录。

    故乡在深山处,环村皆山,层层叠叠的都是茶园。记忆里,有茂盛的茶棵地,我坐在茶棵树荫下,不知清风明月,只知不能走出父母视线,还经常背着种子篓“摘茶拔草,不分大小”,跟着家人早出晚归。

    那时候,卖茶的收入几乎是家乡人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当时,没有各种茶叶品牌,也没有其他种类,都是卖绿茶。那账本里,最早的干茶一斤卖几元,后来一斤卖到几十元。茶的价格在慢慢上涨。2000年以后,村里陆续出现私人开办的小茶厂,茶农们不再是白天摘茶、晚上卖茶,而是开始卖生叶了。于是,在2005年的茶账本里,第一次出现了“生叶”。

    能在乡村办茶厂的,都是在南京、上海等地卖茶叶卖出经验和知道市场行情的人。后来,茶厂的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顺应市场需求。茶农做茶变成了茶厂做茶,茶农只负责摘茶,家家户户开始卖生叶。

    账本里的“早茶”二字,是茶农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体现了与时代接轨。茶农们认为,土地里的东西,人家能种出来的,自己也可以试一试。

    前些年,市场上出现了早茶。他们就引种了过来。看似一样的茶棵,早茶的生长比本土的茶叶至少要早半个月。

    近年来,我到外地读书工作,离家远了,茶园渐渐变得模糊,并逐渐淡忘茶季的辛苦。其实,关于茶的真实,在生活中开始缓缓逝去;而在生命深处,对茶的一切却变得清晰而敏感。

    父母的茶账本中,那小小的数字不经意间透露出祖国的发展变化,讲述着人民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月3日 总第362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