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联结企地 档案见证脱贫

——国家能源集团的精准扶贫实践

作者:简金芝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8-14 星期五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翻阅国家能源集团的扶贫档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段总结性的2019年扶贫成绩单:“2019年投入扶贫资金2.25亿元,同比增长29%;选派扶贫干部25名,帮助395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9个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已有7个顺利脱贫摘帽,入选中国企业精准扶贫五十佳案例,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继续取得‘好’的最高等次评价。”细细品读,每一组数据和实绩背后都蕴含着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徐徐展开,一幅幅饱含幸福和希冀的画面更是跃然纸上……

聚焦“深、高、弱、重” 统筹规划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与庄严承诺。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义无反顾地担起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山西省右玉县、陕西省米脂县和吴堡县、四川省普格县和布拖县、青海省曲麻莱县定点扶贫,以及西藏自治区聂荣县和青海省刚察县对口支援任务,并督导二级公司承担起23个省(区、市)约200个县(乡、村)的帮扶任务,成为承担脱贫攻坚任务最多最重的中央企业之一。

    这9个县具有“深、高、弱、重”的特点。看其“深”,5个县位于“三区三州”,4个县位于革命老区;观其“高”,聂荣县平均海拔4700米,曲麻莱县平均海拔4500米,刚察县大部分地区海拔3300米至3800米,高寒高海拔,条件异常艰苦;说其“弱”,主要表现在9个县的产业基础薄弱、社会公共服务滞后、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与能力不足等方面;言其“重”,则是因为低保和五保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贫困老人数量多,从根源上脱贫任务重。

    为做好9个县的帮扶工作,国家能源集团加强顶层规划,构建起“党组统一领导、总部统筹协调、子分公司主责、挂职干部落实”扶贫工作组织体系,制定了“一项遵循、两字贯穿、三条宗旨、四个问题、五个手段、六项原则、七个坚持”的精准扶贫实施策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将“精、准”二字贯穿始终,以“兜底线、保民生、促发展”为宗旨,瞄准“基础条件薄弱、公共服务短缺、脱贫意识不足、社会发展滞后”四个主要问题,实施“兜底保障、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创新扶贫”五个手段,秉承“加强领导、精准聚焦、引领带动、因地制宜、群众主体、规范操作”六项原则,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坚持调动社会扶贫积极性,为深贫地区赋能,让深贫人口自强,确保实现“到2020年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既定目标。

“个性化定制”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国家能源集团立足当地百姓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贫困群众居住分散,通路、通水、通电难度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施较差等问题,国家能源集团集中“诊治”,重点突破,着力打通制约发展的瓶颈。

    国家能源集团援建聂荣尼玛乡生态小康示范村、普格彝族新村,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问题;实施普格县大槽乡安全饮水工程、吴堡县3950套净水器安装工程,解决贫困村“饮水难”问题;援建吴堡弓家山桥涵项目、打通布拖博作村旅游和产业发展通道、新建米脂便民桥,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积极探索太阳能光伏电站,极大缓解高原地区农牧民居住条件差“用电难”问题……通过破解一系列民生难题,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产业是变“输血”为“造血”的根本之策,国家能源集团结合各县资源条件和传统特色产业,积极 发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培育壮大米脂红色旅游产业,牵头成立曲麻莱巴颜村物流运输公司,援建的聂荣嘎确牧场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经济合作组织”,右玉两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被誉为年入百万的“阳光银行”。宁城、右玉的蔬菜大棚,普格、米脂的果蔬种植大棚和采摘园,吴堡手工挂面厂、枣园、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更是成为贫困群众创收增收的稳定来源。

    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国家能源集团着力抓好基层干部、技术人员、中小学生关键群体,通过交流培训、捐资助学等方式,打出智力帮扶“组合拳”。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每年培训村两委班子、基层干部千余名。培养产业技术领跑者,开展电商、民族手工艺、职业技能、教师教学、乡村医疗等培训活动,引导支持优秀人才创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扶持义务教育,通过援建学校,设立爱心助学基金、“爱心书屋”,有效解决了入学难、读书难,以及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等难题。

    面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项“顽疾”,国家能源集团致力解决难中之难。依托集团公益基金会,持续在扶贫县开展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患儿救助;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帮助吴堡、右玉、布拖、聂荣购买医疗设备,让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就近救治;在布拖、普格开展“爱心红丝带”活动,提高当地防艾治艾能力;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救急难”等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渡过难关。

    在创新帮扶方面,国家能源集团自创了富有成效的特色动作,包括:组织18个党支部与贫困村结对共建;设立“黄河源生态保护扶贫基金”“绿色生态保护扶贫基金”,选聘贫困群众担任生态管护员;实施刚察县荒地植树绿化、聂荣县桑瓦玉则生态示范村牧场保护和怒江水系水源点保护等生态保护项目。创新运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组建“能源爱购”“国能慧采”电商平台,以购代捐打通贫困县农牧产品销售渠道,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通过党建扶贫、生态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形成了全系统、聚合力、大格局的脱贫攻坚态势。

坚守一线 不破“深贫”誓不还

    在贫困一线的攻坚阵地上,有一群人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摘帽人”,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派出的敢担当、能作为的百里挑一的“精锐部队”。

    胡小明,驻布拖博作村第一书记,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锋人物”。2016年2月,他主动请缨,选择到深度贫困的彝区挂职。面对全村223户1077人有近一半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现状,胡小明克服语言障碍,迅速开展工作,综合采取村容村貌整治、村民技术培训、援建校舍、开办夜校等措施,让村子很快发生了大变化。电磁炉、洗衣机、电饭煲、电视机等搬进了深山,“五洗”(洗手、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宣传、“四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创建等活动让村民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一些陈规陋习,涌现出一批“倡树新风,感恩奋进”的“四好”示范户。两年驻村期满后,胡小明主动选择继续留下,他说:“不摘掉‘穷帽子’,我决不离开。”

    孙宇龙,国家能源集团选派的第六批援藏干部,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豪迈情怀,主动作为,决战深贫,先后32次穿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到聂荣县14个村驻村蹲点,摸清实际情况,创新扶贫模式,建成西藏自治区首个小康示范村,聂荣县连年被西藏自治区评为脱贫攻坚工作优秀县,让牧民同胞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爱。

    像胡小明、孙宇龙这样的驻村干部,在国家能源集团不胜枚举。他们立志“到最艰苦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有意义的事情”,他们与当地群众拧成一股绳、立下移山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力促改变观念、发展生产、走出贫穷、奔向小康,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荣光。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所有伟大的事业,都需要追梦人接续奋斗。眼下,国家能源集团9个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村民收入和公共服务质量不断上升,产业兴旺、生态美好、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景象日益显现。这一桩桩、一件件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都被记录在扶贫档案里,见证着国家能源集团的初心和使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8月13日 总第3563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