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扶贫岁月

作者:彭万里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20-08-03 星期一

    一段14个月的经历看上去并不算长,但在离开3年后的今天,我依然对这段经历中的人和事记忆犹新,影像在脑海中翻滚,心底的情感愈发深刻强烈。

    2016年上半年,全省选派干部到省内欠发达地区驻村扶贫。作为其中一员,我来到了粤东客家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驻村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入户调查识别贫困农户,对贫困人口进行建档立卡,并在研究分析家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推进落实扶贫政策,开展精准扶贫。

    广东省内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粤东西北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进村前认为自己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入户时映入眼帘的群众贫苦生活状况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来自省城的我们。而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有效深入推进,困难群众的希望和梦想被点亮了,他们的善良质朴、积极乐观、自强不息更是深深地感动了驻村工作队员们。

    78岁的兰姨一人居住在昏暗狭窄的泥砖小屋,头天夜里从瓦缝间渗进的雨水仍然湿滑着房间的地面。灶台挨墙搭在屋外,没有门,也少了两面墙,顶棚上盖着瓦片、稻草和尼龙布的混合材料。这风雨能够自由进出的灶台怎么煮饭啊,我心里顿时觉得狐疑又难受。村干部在一旁介绍说,村里已将兰姨纳入危房改造的对象范围,只要房子建好了就可以帮助申请一定的财政补助,但兰姨是五保户没有多少积蓄,建筑队的老板都不愿意冒着收不齐甚至收不到工程款的风险去开工。随后,工作队与村干部想方设法,联系兰姨的亲戚多次向他们宣讲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终于在亲戚垫资情况下,建筑队顺利进场施工。次年,一座崭新的小平房盖好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明亮整洁。从拆旧房到住新房,兰姨非常开心,虽然她老是记不住我的名字,但每次去走访,她反复说的两句话——“来吃茶”“感谢共产党”,这是对工作队最高的夸奖啊,真令人心生自豪。

    57岁的宏叔一家5口人,靠他一个人打散工养家糊口,除了正在上初一的大女儿学习成绩让他还宽心外,其他似乎都是一堆烦心事。近年来,他一直向镇里、县上告状,投诉几年前村干部贪污了他家的经济林租地款等问题,尽管村干部作了多番解释,县、镇也派干部上门核查反馈情况,但宏叔总是觉得不满意。在与宏叔约好的日子里,没有叫上村干部,工作队带上记事本去他家登门拜访。半天工夫里主要是听他讲,碰到一些听不清楚或者细节不明白时,我们就插上几句话。他感慨生活中件件不易事,我们抿着嘴认真记录下来;他期盼得到帮助支持,我们就点头给以鼓励。起身告别时候,他说抱歉啦你们辛苦了,我们回道要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针对他家的情况,工作队与村干部商量研究,多次征求宏叔的意见,然后对照帮扶政策逐件推动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利用财政专项和帮扶单位自筹资金,我们先后向他家发放种粮补助、帮助购买耕牛、落实教育补贴、协助办理小孩入户等等,烦心事逐件减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后来,慢慢地就没再听到他喋喋不休的抱怨了,也没再听到镇里和县上说起他又去告状了。

    46岁的红姐在丈夫病故后,多年来一人操持整个家,养育三个儿女长大,但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几乎看不到重重生活压力下可能常见的愁容。平日里总能在田间地头见到她忙碌的身影,耕地、种菜、养猪、做小工,样样都是好把式。有一天去她家走访,见到家里正在砌墙批荡。折腾这干吗呀?她回道,“收拾下屋子,住得更舒服些。”那这得请几个人工啊,我又问。“用不着请人,我自己慢慢搞就行啦。”聊了一会,原来是忙完了三亩地水稻的收割,留下口粮、卖掉余粮后,就用这卖粮款买来水泥和砖,自己一个人全包干了。哎,这闲不下来的红姐!后来,大儿子毕业参加工作,家庭经济压力减轻了,年人均收入摆脱贫困线了,上级有关部门决定终止对她家的帮扶。告知这一情况后,她脸上仍然挂着笑容,似乎没有觉得意外,“好日子都是要靠自己努力的,没有扶贫政策的帮助也能过上好日子”“不要紧的,你们放心”,她这么一说,倒让我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勤劳、坚韧、乐观的红姐,没有“等靠要”的思想,更没有赖上扶贫政策的念头,这真心让人钦佩和竖起大拇指。

    14个月的驻村,结识了好多乡亲,这里有兄弟姐妹,有叔伯姨婶,有大爷大娘,有许多扶贫路上的故事。还有东家长西家短、西瓜绿豆芝麻事,甚至一些小秘密,我都听到看到了解到。在这村里,晨昏暮晓,炊烟袅袅,刮过的风,落下的雨,飘动的云,都已熟悉并感觉舒适,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村的人,再也不是外人了。

    一年多的时间,仅是人生的一小段岁月,却是一生中永不会忘去的记忆。离开工作队回到单位上班后,找了一个节假日我带上家人回到小村庄,像探亲一般逛逛曾经工作生活的村落,见见曾经一道谈天说地的乡亲。走在村道上,往昔情景就像放电影一幕幕呈现眼前,往事仿佛只是发生在昨天。

    山上盛放的桐花,跟老家的一样风姿绰约,杯中清醇的米酒,跟家乡的一样甘甜热烈。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