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峥嵘岁月

作者:张宝玲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2-18 星期二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新中国70多年的光辉历史在档案中都可寻得见。西南石油大学在6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编纂了4部校史,记录了校园发展和岁月变迁,反映了新中国教育战线的巨大变化和卓越成就。4部校史均藏于学校档案馆,且作为珍贵藏品予以保护。

《校史》其一

    第一部校史编写于1959年11月,时值学校成立一周年,名为《简史》,未正式出版。全稿5000字、共61页,刻版印刷,字迹斑驳,纸张已经泛黄。错字漏字现象偶有发生,有些内容只能依靠上下文的关系来推断,或者借助其他资料佐证以理顺文意。文题结构单一,无章无节。但是,文中记载的内容和传承的精神至今仍被学校师生奉为“至宝”。“建校初期,学校无校舍、无水无电,在上级领导和当地驻军支持下,暂时借用南充军分区的空置营房,创建新中国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档案中记载了师生们发扬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建成业界和学界响当当的院校的艰苦历程。多年来,多名院士、政要及成千上万名杰出校友从这所院校走出来。

《校史》其二

    198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西南石油大学建校30周年,全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建校30周年编撰的第二部校史记录下一组数字,反映出学校在改革开放10年间的快速发展历程,从中也可感受到石油工业乃至共和国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

    校史中记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0年与前20年相比,学校取得了6个翻番,即在校人数增长2.75倍、教师队伍增长3倍、开课门数增长2.35倍、科研项目增长15.6倍、实验设备数量增长20倍、校园面积增长2.3倍。并且,学校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与国外进行的人员交往达到250人次,同英、美等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加拿大政府无偿援助达到1000万美元。一串串数字反映了学校10年间的办学成就,一段段文字呈现了那段激动人心的流金岁月。

    对于西南石油大学来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吸引了世界目光并展开国际交往,实属不易。一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偏僻。二是交通不便。那时,从南充到北京等大城市都未开通直达列车,往返北京一趟需要一周左右时间。申报并获批我国油气开发类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等诸多大事,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完成的。当年经历此事的老领导和老教授无不感佩学校师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果敢。正因此,西南石油大学才得以在众多石油院校中逐渐成为翘楚。

    第二部校史全书2章10节18.7万字,全国发行。目前全馆仅存一本,极其珍贵。第二部校史有正规的编审人员,开始注重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利用。据前言记载,仅文书档案就查阅了4000余卷,摘录了8000个条目,形成了大事记。它的结构体例、插页、前言、历史概述、统计数表等,为再版校史奠定了基础。

《校史》其三

    2000年前后,国家的教育形式发生了不小变化。学校划转、大学扩招、校区合并,各个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石油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鼓舞下,学校师生接受了挑战,抓住了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通过征地,校园面积从750亩扩展到约3000亩,改变了“一地办学”的发展格局,完成了由单一的工科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转变,实现了凤凰涅槃。学校的发展变化也成为新中国众多高校前行的一个缩影和例证。

    校园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在第三部校史中均有详载。在2003年建校45周年之际,第三部校史问世,32开本,共3篇5章11节20万字,增加了印有照片、题词、证书的32个彩色插页,彩色封面,美观漂亮,彰显时代特色。

《校史》其四

    2018年是建校60年,六十一甲子,是学校发展史上的大事。学校前行路上的标志性成果频现: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大学,建成了世界上首个海洋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固态流化开采实验室,入选了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修一部涵古纳今的校史是时代发展和校庆工作的双重需要,由此,第四部校史应运而生。

    第四部校史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全新视角全方位展示办学新成果、校园新面貌、师生新风尚。全书共3篇8章45节20万字。书中记载了学校“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西南石油大学师生为国家所作的贡献。

    文以载道,史以明鉴。学校的发展变化也成为新中国众多高校砥砺奋进的一个缩影,见证了新中国教育战线阔步前行的光辉岁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2月17日 总第3487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