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账本 大民生

作者:张 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11-07 星期四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记账户沈敏芝(上)、李培仁(下)在展示自己的账本。

    每一个幸福点滴都可以用数字说话,每一种幸福心情都可以用家庭账本说明。南京市浦口区有3个出名的家庭记账户,他们是李培仁、戴锦根和沈敏芝。其中,李培仁、戴锦根两位老人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从1997年开始,每天的开销他们都会记下来,每月的总支出、总收入、存款余额等也都要一一入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家庭账本。而沈敏芝手中的家庭电子小账本则与浦口区民生大数据密不可分。这些家庭账本真实记录了几家人勤俭节约的好家风,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为家庭和社会留下了珍贵的资料。不久前,笔者走访了这3位家庭记账户,一起翻看打着时代烙印的账本,寻找特有的时代印记。

一个数字就是一个历史瞬间

    年轻时的李培仁担任过村里的会计,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他养成了认真细心的生活习惯。从1997年开始,他就坚持记家庭账,一笔不落坚持了整整20多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幸福,这些账本可以见证这么多年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李培仁老人从他的“百宝箱”里捧出厚厚的账本向我展示。

    翻开李培仁的家庭账本,只见账本里工工整整、条理清晰地列着日期、摘要、收入、支出等内容。对于李培仁来说,记录每天的收入与支出已经习以为常。账本显示,1997年,全年家庭总开支为4875元;2007年,全年家庭总开支为5546元;2017年,全年家庭总开支达30742元。他指着一笔笔账目,情不自禁地回忆起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并向我们展示很多年前简陋的计算工具。这一张张泛黄的纸张、一个个精确的数据,都是那个年代的独特印记。

    李培仁还进行每月小结和年终总结,通过数据对比和分类比较,从枯燥的数字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找到了当初生活的影子。而账本里不断变化的数据,则彰显了老人家“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事实。同时,他保留了当年购买自行车的所有发票。“这是1982年买的第一辆自行车,那时要花184.9元,等于好几个月的工资,品牌车还需要凭票购买;到了1990年就买变速自行车了,到了2010年则换成电动自行车了,你看看变化有多大。”账本上显示的结余也多了起来,购买的生活用品也明显丰富起来。

    这些看似简单的流水账,浓缩了李培仁一家几十年的平淡生活及其变化。“记账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生活有计划,我会一直记下去,记录下咱农民更多的美好生活。”李培仁说。

一个政策就是一种获得感

    戴锦根老人平时喜欢看文章,写心得。在戴锦根的家庭记账本上写着“勤俭持家,传承好家风”9个大字,记录着平日的每项收入与支出。例如:2004年10月19日,支出60元,收入162元……2005年11月12日,买彩电花了800元……2012年8月15日,买冰箱花了1800元,国家补贴了300元。

    “以前家里的主要支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消费,现在主要支出为换家电、买农机、盖房子等方面的消费。免征农业税、粮食直补、新型农业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都能从我的账本里得到体现。例如10年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为40元,而现在每个月可以领到近400元……”戴锦根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政府的惠农补贴,戴锦根都会在账本上用红色的记号笔标示出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的账本上红色的部分越来越多。20多年来,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变化,可以说他手里和心里都有了“一本账”。

    当我问他为什么能坚持记账这么多年,他告诉我,“通过记账的方式可以知道自己的钱去哪儿了,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节约”。时至今日,他仍旧坚持自己的观念,并经常用家庭账本来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用亲身经历告诉子女“这就是我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笔明白账就是一种幸福感

    家庭主妇沈敏芝旅游回到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将旅游消费情况输入记账软件。

    从201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住户调查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纸质记账升级为电子记账。

    “你看,我只要在对应消费项目中输入数字,就能自动生成每月消费额、年度消费额和每月余额、年度余额,收支情况一目了然。”沈敏芝拿出浦口区统计部门统一配备的平板电脑,点开居民生活记账系统“e记账”,记录下当天的每一笔支出。从2013年开始,家庭电子账本记录了沈敏芝一家到张家界、杭州等地旅游的消费情况,据初步统计,她家一年仅旅游消费支出就达1万多元。

    “我家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家里食品消费支出大幅下降,旅游、娱乐、教育等消费支出明显增加。”显然,沈敏芝的家庭电子账本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的大变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小小的家庭账本从商品供应、物价变化、居民收入增长等方面成为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展账本”,它反映了浦口区居民家庭收支的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更是国家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在老百姓身上的具体体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11月4日 总第3445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