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五十年住房巨变

作者:谢群山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9-17 星期二

    身有所寄,才心有所望。如今,年至半百的我对“住”的印象特别清晰,每一次搬住处,都可谓刻骨铭心。

    1969年农历三月,我出生在湖北省五峰县采花公社前坪大队采丰小队半山腰的一户农家。那时,我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等全家11口人挤住在一栋6个开间的瓦盖木屋内。

    1979年下半年,我读小学四年级,跟两个哥哥一起住在学校宿舍里,夜里挤睡一张床,翻个身都不容易。上中学后,两个男生挤睡一张床,稍微宽松一点儿了。上大学后,住的条件大大改善,不仅一人睡一张床,还有蚊帐。可是,依然与五六个同学合住一间宿舍,显得拥挤,连书都没有地方放。那时候,我就特别希望工作后能一人独住一间房。

    1990年8月,我参加工作,果然就独住了一间房。房子在一楼,门外是走廊,屋内阴暗潮湿。窗外有很多垃圾。没有水,上厕所得到另一栋楼里去,很不方便。过了一阵子,我搬进了3楼的一间房,外带一个小阳台。房间窄小,也没有厕所。用水要到房外去提,用完后再提出去倒进公共水池。

    1992年1月,我搬进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还是独住,方便多了。美中不足的是,房子仍是一楼,很暗且潮湿,空气也不是很好。1996年,我终于购得单位宿舍楼5楼的一套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商品房,外带3个阳台。但由于在顶楼,室内夏天闷热,严冬寒冷,墙壁渗水,斑驳难看。2003年底,为隔热防漏,我花费数千元,在楼顶建起了隔热防雨层。2004年年初,我花了1.5万元将室内装修一番。这下,卧室、书房、客房、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住得很舒服。然而,小区无花坛、无停车位,总觉得不到位。

    前几年,我卖掉旧房,在县城购买了一套新房。我在新房客厅内、阳台上分别放置万年青、红豆杉等草木,空气清新。最值得炫耀的是我家书房,书房内书桌、书柜、电脑等应有尽有,两个大书柜里有我的10多本拙著、数千份样报、样刊、样书、百余种证书奖杯和数百部中外文学名著,书香盈室。

    50年来,我的居住条件“节节高”。从当年的容身之所,到今天的宽敞新居,这是当年3个兄弟挤在一张床上连做梦都不敢想象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9月16日 总第3426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