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在海关印章上的记忆

作者:宋本儒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22 星期四

    印章作为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工具,既有实用价值,又是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的印痕,讲述着过往的故事;因其作用特殊,逐渐成为档案管理中的重要实物门类。海关作为承担国家进出境管理职责的执法部门,各类印章更是开展日常执法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强力推进,海关更加注重执法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一线窗口前台的印章逐步减少,向档案室移交的印章日益增多,逐步实现了“一枚印章管业务”。印章走进了档案盒,但镌刻在其中的海关记忆却随着时光的沉淀而愈加丰富,当我打开那些尘封的盒子,那一枚枚印章上面镌刻的文字有些已不清晰,却昭示着一段段并不遥远的奋斗历程。

    伴随着印模的拓存,来自印章的第一个记录是淮阴海关时期。淮阴海关是国务院1995年4月24日批准成立的,经过筹建,1997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办理业务。当淮阴海关第一任关长郑宁接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淮阴海关”大印时,也开启了这个大家庭发展的征程。时至1998年年底,淮阴海关的业务有了印章量化的数据:处理报关单150份,征税228万元人民币,加工贸易审批备案金额2083万美元。这些数字连同见证这些业务数据产生过程的两枚科室印章,如今已成为档案室中的实物档案,在其背后却镌刻着每名工作人员的青春和汗水。一名科长说:“来海关,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鲜,每天和新同事有干不完的事,对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很新奇,有人来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或报关,大家都一起去审核盖章。”

    就这样快乐地工作,青春留在了淮阴海关的日历中,留在了盖章的声音里,时间来到了2001年2月。淮阴市政府实施“三淮一体”战略,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这标志着淮阴海关时期的结束,那些刻有“淮阴海关”字样的印章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2001年年底,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批准中国成为正式会员,海关注定将在这一场大的变革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体现在一枚枚科室印章上就是增加了诸如“综合业务科”“加工贸易监管科”“调查科”和“物流监控科”等新的监管职能。

    2004年年底进行工作总结时,淮安海关处理的报关单接近1500份,全年税收历史性突破1亿元人民币。2007年夏天,淮安海关为“搬还是不搬”的问题困扰。当时,淮安出口加工区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淮安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急需海关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2007年8月,淮安海关整体搬迁到出口加工区办公。于是,印章中又多了一员——刻有“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字样的印章。它每年都在以“万份”为单位递增的报关单上留下了身影,后因磨损严重而作废。到了2011年年底,淮安海关处理的报关单已经达到6.24万份,征税5亿元人民币,审批加工贸易备案额8亿美元。淮安海关也开启了常规加班模式,每年3000人次的加班量,确保企业货物如期通关。

    从2001年到2011年,淮安海关业务量的增长也是中国入世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2013年初,淮安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并如期封关运作。这是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整合的直接体现,“驻出口加工区办事处”的印章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光荣“退休”。2015年1月,淮安一类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在淮安海关印章大家庭里又增加了“旅检”字样的新成员。淮安海关正实现由单纯的传统内陆小关向叠加口岸功能的综合海关转变的历史跨越。伴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号令,2018年4月20日,实现了统一以海关名义对外工作,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启用见证了海关深化改革,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之路。

    一路走来,这些小小的印章不仅见证了淮安海关这20余年的风雨历程,也见证了在这期间的管理变革和自我创新。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海关已基本实现了与世界海关的接轨。为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外贸营商环境,简化通关手续和提升信息化水平成为近年来海关改革的重要内容,体现在小小的印章上,就是它们的数量在迅速减少。可以预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实体印章将会被电子签章所取代,全面开启智慧海关时代。

    淮安海关的印章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少的曲线变化,这反映的是当地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呈现的是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的转变。这些更是新中国记忆的一个缩影,我们国家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政府和市场的角色愈加合理。何其有幸!我一路听着新中国“站起来”的英雄故事长大,又通过这些印章记录改革开放伟大变革,而今亲身参与“强起来”的新时代建设。一路上,海关人勇于变革,坚守使命,没有一刻的松懈,用高度自觉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披荆斩棘,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代代海关人的青春梦镌刻在这些印章上,写进了共和国的奋斗史中,无上光荣!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19日 总第3414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