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作者:刘 怡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8-21 星期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毛泽东1928年10月5日在井冈山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案的第一部分,当时的名称是《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这篇文章被收入《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作了修改,并改名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亲笔修改的这篇文章的清样就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毛泽东写作此文的缘起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从高潮转入低潮,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8年春天,在湘鄂赣粤等省边界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建立了井冈山、赣东北、赣南、闽西等根据地。面对国民党的进攻,有的根据地和武装起义失败了。其中,湘南的“八月失败”使得井冈山根据地受到重大损失。在革命的紧要关头,党内出现严重的思想混乱。在革命队伍里,一部分人对革命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尤其是右倾悲观思想重新抬头,有些人甚至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如何看待革命形势?革命的力量在哪里?革命还有没有复兴的希望?革命应当向何处去?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所有这些关系中国革命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都摆在一切革命者的面前,需要他们作出科学的分析,从实践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为了统一认识,同时总结一年来湘赣边界斗争经验,1928年10月4日至6日,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就是这个决议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改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前,毛泽东还曾考虑过使用《红旗究竟能打得多久?》一名。毛泽东罕见地以一连串的发问来定调这篇文章,是极不寻常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外部斗争形势的严峻和党内苦苦探求正确斗争思想的迫切。

红色政权如何存在和发展

毛泽东亲笔修改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清样(部分) 中央档案馆藏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情况;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总结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论述了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解决经济问题在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中的重要性;具体论述了巩固军事根据地问题的若干方法。

    一、分析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情况

    毛泽东认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依然存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二、阐述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

    《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中的政治问题就是政权问题,就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问题,即红色政权能否存在?存在和发展之条件是什么?

    毛泽东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国内的政治情况,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的基础上,答复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说:“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首先,毛泽东论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他指出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

    (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反革命营垒内部不统一并充满矛盾,因而使许多农村小块革命根据地能够在反革命政权的包围下产生、坚持和波浪式地向前扩大。这是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

    (二)经过大革命影响和锻炼的工农兵士,为建立革命军队和红色政权准备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存在的群众基础。

    (三)“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这就为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

    (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条件。它和红军的存在是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存在的主观条件。

    其次,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

    毛泽东依据对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关系变动情况的客观分析,认定“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全国工农平民以至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由此得出结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由于中国社会导致革命的各种矛盾正在发展,所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是很快就要到来的,“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另一方面,毛泽东指出当时的革命形势正处于两个高潮之间。他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我们一年来转战各地,深感全国革命潮流的低落。……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地起来。和敌军打仗,不论哪一军都要硬打,没有什么敌军内部的倒戈或暴动。”基于这种情况,毛泽东认为有必要要求革命组织有秩序地退却,努力争取群众,准备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他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应当转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以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执行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主要依托,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结合起来,“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成功。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确立,为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找到了新的阵地,即在中国的革命条件下,应当以农村为阵地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以后工作中心的转移、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迈出了极其艰难的一步。

    三、总结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

    1928年4月以后的4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的割据,由于采取了正确的政策,如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对统治势力比较强大的湖南取守势,对统治势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取攻势,集中红军相机迎击当前之敌,反对分兵和逃跑主义,割据地区的扩大采取波浪式的推进等政策,使割据地区不断扩大,军事斗争不断胜利。而“八月失败”,是一部分同志不明了当时统治阶级处于暂时稳定的时候,反而采取分兵冒进的攻势,致使边界和湖南同归失败。

    四、论述湘赣边界的割据局面的重要地位

    毛泽东指出,“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它一可以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意义;二可以为军队和地方培养人才;三可以使红军得到锻炼,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五、强调解决经济问题在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中的重要性

    毛泽东指出:“这个经济问题的相当的解决,实在值得每个党员注意。”

    六、具体论述了巩固军事根据地问题的若干方法

    当时的湘赣边区,有“大小五井和九陇两个军事根据地”,这两个根据地在发动湘鄂赣三省暴动的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地位,必须予以坚决巩固,具体方法就是修筑完备的工事,储备充足的粮食,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这3件事情做好,就是湘赣边界党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1928年,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可能,并且预判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未来。我们无不惊叹领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在既不能照搬巴黎公社又不能照搬苏联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即政权问题,提出了在小块农村地区和偏僻山村建立红色政权的理论,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政权的性质、使命和前途,体现了深刻的哲学世界观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结合。这是他创造性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光辉榜样,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从而正确地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解决了中国革命提出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可以说,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不仅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为以后形成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为日益扩大的革命政权和夺取全国政权积累了经验,而且以富有中国特色的独特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旧中国,但毛泽东思想对今天的中国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8月16日 总第341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