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工作要更加贴近民生

作者:尹庆达 吕晓杰 郝雅静

来源:档案与民生征文

2016-06-30 星期四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2015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暨表彰先进会议上表示,2016年,国家档案局将出台有关扶贫、救助、国土资源、信访、等档案管理办法,开展社保业务档案信息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档案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这是国家档案局继颁布《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以来,传递出的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又一重要信息,吹响了努力实现民生档案工作全覆盖的集结号角。在服务民生新的征程上,各级档案部门大有作为,有很多工作需要近一步加强。

    民生档案不能简单化。做为一个普通百姓,我深切地感受到各级档案部门在民生档案工作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享受到民生档案工作所带给来的好处。同时做为一名档案工作者也切切体会到,民生档案工作仍需进一步深入,要离民生近些再近些。民生档案工作不是简单地冠上“民生”标签,就可以一蹴而就、万事大吉了,民生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基础工作、民心幸福工程,需科学筹划、深掘广收、厚积重发。民生档案要根植于民,要惠及百姓,要更贴近生产生活,而不是只做一块高高在上、远离地气、引人眼球的金字招牌。缺少厚重的档案资源做依托,民生档案工作就只能是眼高手低,服起务来力不从心。一句话,民生档案不能简单化。

    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要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放低身段,工作多些泥土气,多些百姓腔、人情味,让民生档案工作离百姓近些再近些。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就是要让档案工作打开窗户,接受来自广阔农村、社区、工厂、学校、家庭的鲜活地气,让百姓乐意接近、主动接近。心态决定了状态,状态决定了业绩。档案工作者需转变心态,俯下腰身,继续发挥并借鉴新闻战线“走转改”精神和经验,脚踏实地,实干为民。档案工作者要从民生、民情、民意出发,想问题做事情,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做好“民生档案”这项惠民利民的“大工程”。真正做到民生档案服务民生,使档案工作走出“象牙之塔”,走出“高深秘境”,走出“简单服务”,走进民间,走进大众,走进生活。

    开动脑筋,善于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共性的工作经验,实行“拿来主义”,积极接纳和吸收成型和成熟的东西,虚心向先进单位取好民生档案这本“真经”。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注意不要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不简单模仿复制。“师其意而不泥其迹”,要根据本地社情民意的特点与实情,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找准本地区民生档案工作的切入点和闪光点,走具有本地特色的民生档案之路。要不断厚积民生档案资源,正如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所说:“继续重点收集和整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料,确保人民群众可以依法利用已公开的档案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推动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做到,以真实全面的第一手档案资源为凭借,简化查阅手续,拓宽查阅渠道,为百姓群众打造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档案文件查阅超市”,真正方便查档者所需。

    广收博积,不断丰富民生档案的服务基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档案工作要更好地服务为民,就必须固本浚源,广泛收集,丰富民生档案馆室藏,夯实服务民生的基础。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为契机,以“民生为本”为理念,以“群众查什么,档案馆有什么”为动力,以《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为要求,加大收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既收集当前热点的、焦点的、重点的涉及民生的档案资料,又要收集具有区域、行业和时间特点的民生档案资料。如冬季集体供暖前期,注意收集供暖企业、取暖用户等相关“民生温暖档案”。档案部门要躬行亲为、主动出击,坚持边宣传边收集,边指导边收集,边督查边收集。同时,多方联动,通力合作,积极借助其他部门的行业主导优势,巧搭 “他山之石”之平台,借力助推民生档案收集工作。如与公安、劳动、民政、教育等部门联手收集建立户籍、就业、社保、婚姻、优抚、学籍等方面的民生档案。民生档案无小事,通过横到边、竖到底地收集,力求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无缝隙、全方位覆盖。

    立足民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好民生档案。厚积固本,引源蓄水,加强民生档案收集的同时,应积极做好民生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对收集入馆的民生档案,按专题、按需求、按时间进行划块分类、整理编目、开放鉴定,确保民生档案查询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当前民生所需、所趋、所求为导向,确定好开发利用课题,集中人力物力,做好民生档案资源的梳理、选材、编研等基础工作,尽快尽好地实现民生档案与开发利用成果的转换。真正实现民生档案为民所用、为民易用、为民乐用。实现民生档案馆际互通、馆室互通,搭建档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民生档案的利用率和查全率,提高和优化查阅者的查档体验。建立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库,实行文件级全文录入,开设24小时全天候网上查询系统,及时网上发布已鉴定公开的民生档案,使查档者足不出户便可利用。

    相信,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之心,咬定“民生档案”不放松,靠扎扎实实的内功和全心全意的服务,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百姓得到民生档案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民生档案”就会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不成为噱头,不仅仅看上去很美,而是会让百姓生活受益,感觉很温暖、很幸福。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