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家族的荣誉

作者:沈秋农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6-02 星期四

    2015年春,一位姓李的女同志给我来电话,说她在北京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工作,然后给我匆匆讲述了萦绕心头的期盼——要为叔父李元生追认烈士寻找证据。交谈中,得知她比我年长几岁,因此我就称她为李姐。李姐说,叔父牺牲的早,新中国成立后,叔父亲属去了上海谋生,由于不懂政策而未能及时申报,以至叔父牺牲75年了,追认他为烈士之事一直耽搁未办成。而她本人又远在北京工作,事务繁忙,无暇顾及,直至最近退休回到老家,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才下决心帮助其叔父追回烈士身份。由于时隔久远,当年的知情者已渐行渐少,可申报烈士是件严谨的工作,需要有过硬的依据作证。为了寻找依据,李姐已经去过家乡的民政局、史志办、档案馆等多个部门,结果都不甚理想。于是,她又从网上找到一些有关介绍苏南抗日斗争史的书籍,其中有《常熟抗战史印》和《常熟抗战文学作品选》,从中读到了发表于1940年12月16日《大众报》上的克夫所作诗歌《悼钱亮臣同志》。而钱亮臣和李元生是一起牺牲的战友。他们都是受新四军派遣至“江抗”驻相城办事处工作,钱亮臣任主任,李元生是随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们不幸落入敌手,惨遭杀害。牺牲时,李元生年仅22岁。有了这个线索后,李姐很快与常熟档案馆的有关同志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查找相关档案。同时,她还找到了我的手机号码,和我通了电话,诉说相关事由。我向她提出了还可到有关单位寻找历史依据的建议。随后,李姐赶赴常熟,当李姐在档案馆接待大厅的电脑前查阅着由中共东路特委1940年创办于常熟、发行于苏常太抗日游击区的《大众报》时,随着鼠标轻点,忐忑之心变得宁静与庄重,渐渐地双眉舒展,疑云尽扫,真的是带着希望来,怀揣欣喜归。临别之际,她在《档案利用效果登记表》上写道:“今年上半年,我先看到了常熟档案馆老领导沈秋农编著的《常熟抗战文学作品选》,其中读到了我需要寻找的真实历史,然后我打电话给常熟档案馆前台接待的同志,她非常耐心、负责,且认真地查找到了75年前的《大众报》,及时回电话告诉我这个信息。于是,我来到常熟档案馆查阅了1940年的《大众报》,‘江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敌斗争的历史得到真实再现……历史报刊档案对为革命牺牲的烈士的英勇事迹作了真实记载。75年是漫长的时间,档案还原了历史,极其宝贵和稀有。”

    之后,李姐将这份沉甸甸如大海捞针般查到的历史依据及相关材料报送给相城区民政局。当年岁末,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民政厅备案,为抗战捐躯的李元生终于被追授了革命烈士称号。

    今年年初,李姐来电并发来微信,告知我这个结果并表示感谢。字里行间使人感受到她心中的欣慰。那几天,正是江南饱受寒潮侵袭的日子,但我的心里却是一片温暖,我回复道:“您做了一件看似带有私人情感的事情,为家族寻找荣誉。但依我看来,您执着的寻访,坚定的探求,体现了您对先烈的追念,对历史的敬重,在此寒流奔涌的冬夜,您的信仰信念感动着我。我当尽衰年微力,尽党员之心,留住历史就是留住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党的宝贵财富,向您学习就应直面心中的目标不离不弃,奋力前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6月2期 总第292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