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作者:黎尚书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5-27 星期五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的这首诗《我爱这土地》,深深地打动着我,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那就让我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记得去年6月30日气象局发出暴雨蓝色预警,很多地区遭到暴雨侵袭,导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许多百姓失去了家园。

    一天,一位老大爷轻轻地敲敲门,颤颤巍巍地走进来,我起身微笑着询问:“您好!请问有什么事吗?”老大爷笑眯眯地问我:“同志,我想来查一查房子的产权证。”我又问:“请问您有没有开相关证明或者介绍信,出示相关凭证也行。”老大爷微笑的表情一下子僵硬了,皱着眉头苦恼地说:“我不知道要开证明啊,我家在农村,很远很远,坐车来又晕车,还不认识路,到处问路才知道来这里查,我一个农民,也不识字,不会说话,麻烦同志行行好,帮我查一下吧!”我看老大爷是个老实人,一副朴素的打扮,就点点头让他出示身份证帮他查询档案,待询问清楚老大爷的查询信息之后,在电脑上仔细查找着相关信息。可是却始终没有查到,这让我非常苦恼。于是,我采取了最原始的方法,一本一本翻阅档案查找。档案数量太多,这样查档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经过几十分钟,查询仍然无果,老大爷很是着急。为了缓解他的焦虑,我询问他查档案的目的,老大爷叹了口气说:“去年那场暴雨冲垮了我家的房子,那场暴雨太突然了,导致年迈的母亲丧生了,没能救出来,再加上原本家中就有一个残疾的老婆,我们年龄都大了,子女常年在外打工,有时候过年都不回来,我又有风湿,看着以前好好的家,现在却变成了一片废墟,我就想来查一查档案,准备重新建房子。”我又问:“国家不是拨款给灾民重建家园吗?政府很重视这个问题的,您可以住国家修建的房子啊。”老大爷却说:“政府关心我们,给我们建房子,我们很感动,可是,后建的那个地方不是我想去的,我还是喜欢原来的土地,我想在原来那块地上建房子,我这个人怀旧,毕竟在那里住了那么多年,说没了就没了,说搬就搬,我不习惯啊……同志,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看着老大爷着急的表情,我想起当年老城被淹没,迫不得已从老城搬到新城的心情,至今都还怀念老城的家,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儿时的伙伴,童年的记忆,想必大爷此时的心情跟我当年的心情是一样的,突然鼻子酸溜溜的。老大爷家境不好,如此怀念那片土地,他所爱的不是房子,而是家,是充满回忆的家。这时,老大爷突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我后来改了名字,当年申请建房的名字是‘付’不是‘富’。同志,不好意思,人老了,记性不好。”我表示没关系,继续查找。最终,我帮老大爷查到了相关资料,但并不能完全解决他的燃眉之急,于是我及时向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也表示要极力帮助他,后来带着他去有关部门查阅相关文件,最终解决了问题。

    前不久,老大爷又来我单位查询宅基地批准书,见到我后开心地说:“同志,我的房子建好了,多亏了你们,多亏了人民政府啊,我现在住的房子比以前好多了,好多家具都是当地政府出钱帮我买的,真是谢谢你们啊!”听着老大爷口中一遍又一遍地说着谢谢,看着他满心欢喜离去的背影,此刻我发现,手中拿着的不仅仅是一卷档案,而是一个故事,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一个服务民生的故事,一个把档案与老百姓紧紧相连的故事,这档案里,记录着历史,同时还记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5月26期 总第291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