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信念撑起32年无悔青春

——记天津市和平区档案局馆胡祥华

作者:无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6-02-02 星期二

    1983年8月,胡祥华从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现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档案学系)毕业后来到天津市和平区档案局馆工作,一干就是32年。他先后从事资料管理、档案管理、业务指导、办公室、现代化管理及应用等工作,现任和平区档案局馆网络信息科科长。基层档案局人少事多,既要跑部门单位,又要顾及馆里工作,胡祥华发挥自己的专长,与同事们一道努力,共同提升和平区档案事业发展水平。2008年,和平区档案局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胡祥华个人也多次荣获市、区级荣誉。32年弹指一挥间,胡祥华将人生中最美好、最充满活力的年华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档案事业,而胡祥华认为,这是他的骄傲、他的自豪,即便积劳成疾、面对挫折,亦无怨无悔。

    2009年,胡祥华被诊断出“原发性血小板增高症”,这种病被称为“不治之症”。拿到诊断通知书时,他有过绝望,有过彷徨,短暂的犹豫后,他选择了边工作边治疗。很快,他又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然而,医生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超负荷的工作最终诱发了心肌梗塞,胡祥华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心脏支架手术后,医生建议他长期休息,不能劳累,否则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而此时,正值全区自动化办公系统刚刚运行,电子文件中心工作又刚刚起步,《和平区建立电子文件中心设想》和《和平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都是胡祥华起草的。他想,如果这时候选择离开,后来的人还要重新熟悉这方面工作,这样就有可能错过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最佳时机。于是,这一次,他没有犹豫,冒着随时可能再次发生意外的危险,再次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之中。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他每天早来晚走,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对全区200多个单位逐个走访调研,和平区在全市率先创建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

    家人有时对他带病坚持工作的做法很不理解:“你一不是领导,二不拿奖励,职称也没用了,图个啥呀?”可是胡祥华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工作就是职责,职责就是担当,担当就是价值,没有单位,他什么也不是。单位和领导对胡祥华的身体状况都非常关心,胡祥华说:“当我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时,是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在第一时间为我叫来救护车送医救治,并亲自前往医院护理、照料,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我的生命才得以延续。我无以为报,唯有加倍工作才能表达我对组织、领导和同事们的感激之情!”

    胡祥华热爱他所从事的档案事业,个人得失与工作相比,都不再那么重要。在全市机构改革中,因档案局馆改为参公管理单位,胡祥华的正高职称改转为正科职务,职务待遇一下子低了不少。对此,他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因为个人得失而耽误工作,而是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胡祥华先后承担了《档案管理软件》《移交档案数据库录入标准》《声像档案整理》《归档文件整理地方标准》等培训班的授课工作,编写讲义1.6万余字,授课400余课时,指导和培训了近500人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者对各项标准的理解和认识得到提升,很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要求。

    干好档案工作,不仅需要扎实肯干,还需要勇于开拓创新。胡祥华主持的“盒套式档案装具”研究被立为国家档案局科研项目。该科研成果被天津市职工技术协会评为优秀成果奖。他先后参与制定了《和平区电子文件中心在线利用操作规范(试行)》《档案资源数据管理操作规程》《关于基层档案室数字化处理的指导意见》《档案数字化扫描管理制度》《机房安全管理规定》,拟制了《天津市和平区民生档案信息馆际“一站式”服务细则》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在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创新了工作方法,为探索电子文件的管理、利用以及档案资源共享、档案数字化等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胡祥华说:“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培养和关心,同事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档案工作所给予我的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都是支撑我抗拒病魔、忘我工作的动力。我将把这些感恩之情深埋心里,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继续投入工作,迎接档案事业繁荣发展的明天!”

    (天津市和平区档案局馆供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2月1日 总第287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