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四届档案网站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

青岛: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能力

作者:青岛档案局馆 魏福翠

来源:中国档案资讯网

2014-11-18 星期二

   

青岛市档案局代表在会上介绍网站建设情况  张雪 摄

    青岛档案信息网自2003年开通以来,通过两次全面改版,经历了以技术导向为核心指导网站建设和以内容导向为核心大力完善信息服务两个阶段,2009年建成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青岛数字档案馆网站,2011年建成“青岛档案历史知识库”和“三维展览厅”,2014年建成“全域共享在线服务”平台和“青岛档案”微信服务平台。目前正在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开拓服务途径,提升档案网站的公共服务能力,把网站打造成公众依法获取档案部门政务信息、开放档案信息和地方历史文化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使网站成为青岛市档案局馆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打造档案部门公共服务新角色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一、网站基本概况和管理运行情况

    青岛档案信息网网站开通11年来,受到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关注,截至2014年3季度末,互联网网站系统总访问量为6362万人次,其中包括青岛档案信息网网站访问量4383万人次,城市档案论坛访问量1083万人次,互联网数字档案馆访问量896万人次。电子政务网数字档案馆网站总访问量已达16.2万人次。

    网站有一级栏目33个,反映档案部门政务信息类栏目有档案动态、政务公开、局馆指南、业务工作等,反映档案和地方历史文化类栏目有老青岛、青岛风情、特藏室、专家文库等,两部分信息约12万条,开放档案信息的发布和在线查阅等功能集中在网络数字档案馆网站进行,其中电子政务网数字档案馆目录信息约518万条、全文信息约16万条,互联网数字档案馆目录信息约112万条、全文信息约4万条。

    网站的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由网站管理中心统一负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网站信息管理实行处室责任制,各处室按照分工,负责提供信息或者维护更新相关栏目。网站制定了严格的栏目责任制度、信息发布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网站年初制定本年度责任目标分解,每季度以简报的形式对各栏目数据更新和访问等情况做统计分析。各区市档案馆档案信息网和数字档案馆网站,以子网站模式管理运行,由各区市档案馆自行远程维护。

    二、创新服务模式和途径,提升档案网站公共服务能力

    (一)引入资源共享理念,开通数字档案馆查阅服务平台

    为更好的建设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四个共享”工程,2009年我们建设完成基于金宏电子政务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的两个数字档案馆查阅服务平台,由青岛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同建设和远程自主维护,这标志着青岛市档案网站建设已经开始由内容导向阶段步入需求导向阶段。

    其主要内容包括馆藏介绍、利用制度等介绍类栏目以及查档咨询、查档预约等互动类栏目。可检索利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包括:档案文件目录、资料目录、照片目录、专题目录、档案公布等各种目录和全文数据。

    虽然网络数字档案馆的用户数量与网站总访问量相比不算很多,但与直接到档案馆查阅档案的人次相比,其访问人数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目前互联网数字档案馆注册用户近6000人,总访问量近900万人次,在线咨询和查档回复记录已达2400条,但是由于目前我们在网站提供的数据主要是档案目录,仅有少量全文数据,与局域网数字档案馆3000多万页的全文数据量相比,差距甚大,在网络数字档案馆数据量没有得到大幅度和实质性的提升之前,其实际利用效果和实际效能,还不能寄予过高的期望。

    (二)开通“民生档案,馆际联动”远程查阅服务

    档案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的发展,使我们有条件高效率、远距离地为用户提供馆际联动服务,减轻群众查档的负担。自2010年开始,我们与各区市档案馆共同启动“民生档案,馆际联动”远程查阅服务,通过网络构建了全市性档案查阅服务体系。目前此项服务在电子政务网络上进行,可查阅的档案内容包括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学籍信息和就工就业等信息约188万条,这些档案信息由各级综合档案馆共同进行远程数据维护,由指定查档用户共同提供查阅服务,我们给各服务点配备了全套多媒体通讯设备,以更好的进行实时在线服务工作。

    这种新的服务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把更多的民生档案以及其他档案纳入远程查阅服务范畴,让社会和广大市民更好地分享档案事业发展带来的便利。

    (三)探索专题目录制作与服务的定向服务、小众化服务新模式

    为有针对性地给特定用户提供服务,我们基于两个网络数字档案馆平台,依托馆藏档案资料,根据社会热点、用户需求等编辑公布了大量的专题目录和档案公布,2010年我们在政务网数字档案馆中建立了“决策参考”专题库,为领导和有关专业管理部门提供档案专题目录及全文阅览服务,形成了“定向服务”和“小众化服务”的新服务模式,并分别制作发布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地铁”、“世界园艺博览会”等近万份专题目录和全文信息。

    (四)开通“青岛档案历史知识库”服务平台

    “青岛档案历史知识库”服务平台于2011年开通运行,是青岛历史知识的集成化、结构化管理和网络化应用服务平台,既可阐释历史史实,也可通过知识词的关联等,帮助用户获取新的知识。该知识库的启用,搭建起面向社会用户的青岛历史知识公共服务平台,标志着青岛市档案资源开发由信息服务层面,步入知识服务层面的新阶段。

    目前该知识库收录了青岛历史知识词条近7000条,时间涵盖古代到当代,内容包括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等10个方面。今后我们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围绕进一步丰富知识内容、丰富知识表现形式和提高使用方便程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知识库,形成一个有关青岛历史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探索档案公布新形式,加大档案资源共享力度

    青岛市馆藏报纸有220余种,这些报纸生动、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岛日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青岛市发行的第一份报纸,保存比较完整,它真实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岛市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全面反映青岛市各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状况。为使这些报纸尽快为社会发挥服务作用,我们开展了“网上重读老报纸”活动,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电子政务网络数字档案馆平台集中公布了《青岛日报》“1950-1955年”、“1956-1960年”共计15万份报纸目录和原件,全市1万余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线阅览目录和全文。普通市民也可以到档案馆通过自主查询网络平台免费阅览。今后我们还将陆续推出后续各期老报纸专题信息服务,不断增强档案馆的文化影响力。

    2013年,根据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青岛市档案馆将每年整理20000条以上的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及原文数据,报送给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工程。我们已经完成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整理和报送工作,形成了“青岛市商会档案选辑”目录和全文信息共计40000余份,并同步将这批数据整理发布至互联网数字档案馆平台,加大了档案公布的力度。此项工作的开展,将不断提升档案馆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必将会促进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利用工作、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及档案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六)开展“在线查档、全域共享”服务

    2014年6月9日,我们在全市11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启动“在线查档、全域共享”档案信息查阅服务。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市、区市档案馆档案信息化优势和网络远程服务功能,建立全市一体化在线查档服务体系,用好用活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拓展档案服务领域,让用户在电子政务网、互联网接入点及我市任一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可以利用全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已数字化的开放档案,减少查档人员异地查阅档案的不便,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服务水平。

    凡是保存在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中已数字化的开放档案信息,均可通过电子政务网、互联网实现异地查询申请和在线提供使用。系统制定了详细的服务公约、服务范围、服务方法、工作流程、查档结果告知模式、数字化副本查档证明等各项细节,自开通至今4个多月的时间,运行良好,通过两个网络平台已受理各类查档百余次。

    (七)开通“青岛档案”微信服务平台

    随着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仅仅依托传统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已经不能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我馆借助无线移动网络,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计开发了“掌上档案馆”系统暨“青岛档案”微信服务平台,并于今年第四届档案馆日当天开通运行,市民只需打开手机微信添加“青岛档案”为好友,就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掌上青岛档案馆。

    此平台主要具有档案服务、青岛历史和信息动态三大板块,共包含档案推送、在线查档、历史上的今天、岛城影像、老青岛、历史知识库和档案工作信息动态等九个栏目,能够实现我馆开放的档案目录和部分档案复制件的在线查阅,提供根据用户需求的在线预约、在线咨询等服务,能够通过移动终端了解青岛历史,我们还将根据老百姓迫切关心的问题以及社会发展热点定期公布部分档案信息,开拓了档案服务的新途径,自开通至今四个月的时间已有关注用户近2000人。

    三、下一步打算和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明确档案信息网定位,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理念。

    档案信息网站既不同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网站,也不同于以公开政务信息和开展政务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政府职能部门网站,档案工作者、档案利用者、历史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等特定的受众是档案网站的基本用户。深入研究这些特定用户的需求特点,并为其提供公共服务,是档案网站的主要职责。我们将牢牢把握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观念,在网站内容建设上突出档案工作特色和档案信息特色,科学规划和设计需求导向型档案公共服务网站,力争将青岛档案信息网建成与公共档案馆建设相适应的新型档案网站。

    (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档案信息网社会影响。

    虽然青岛档案信息网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其发展环境还有明显的局限性,社会各界对网站的了解和认知程度还有明显的不足。我们将面向社会,深入分析潜在的用户群体,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提高其档案意识和应用档案网站的能力。如对中小学学生,可引导其善于利用档案网站的历史知识写作文;对大学生,可引导其善于阅览档案网站的史料开展历史研究;对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人员,可引导其善于通过网站的课件提高工作能力。通过这些宣传措施,提高档案网站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让公众广泛认识和接受档案网站的公共服务,成为档案网站长期的、稳定的用户。

    (三)开展经常性的档案公布工作,增强档案网站社会知名度。

    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信息多是独占性的信息资源,在档案公布方面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和主动权。通过网站公布档案,其时效性、便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都是其它途径难以比肩的。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建立网站公布档案的有效机制,根据社会需要,定期公布历史重大事件档案,把档案网站打造为公布档案的第一平台和权威平台,增强档案网站的社会知名度。

    (四)完善互动功能,提高档案网站服务功能。

    档案网站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传播历史文化的网站,如果仅仅依赖单向的历史知识和档案信息灌输,很难有效地履行解疑释惑、见证历史的职责。只有建立和健全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才能维护公众的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用户的个性需求,才能为我们了解档案信息服务成效提供真实的信息。我们将继续拓宽档案网站的互动交流渠道,完善互动交流机制,进一步增强互动交流的效果。

    (五)以档案资源为基础,建设“青岛记忆”网站。

    统筹规划数字文献库的专题设置体系,提出长期的努力目标,有计划地大规模积累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专用网站提供权威的城市历史文化文献,搭建开放的青岛城市记忆体系,抢占青岛市历史文化的制高点,更好地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通过收集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等多种载体的城市历史文化文献,构建以若干特色专题数字文献库,通过互联网和电子政务网的“青岛记忆”网站,向社会提供城市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数字文献服务。

    (六)根据网络发展新形势,努力实现基于智慧泛在理念的档案信息服务。

    无线网络和手机等手持设备智能化的发展,将使网络应用迅速由桌面终端向手持终端转移。我们将在继续完善原有信息发布利用平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建立移动数字档案馆信息查阅中心,将档案馆信息服务纳入三网融合新的信息服务体系,将信息共享平台延伸到各类移动终端平台、电视屏幕等,在拓展档案服务领域方面有所新突破。

    

 
 
责任编辑:李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