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模专题

献身盲童事业 捐献毕生经验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白仑

作者:俞兆娜

来源:北京市档案馆

2014-06-19 星期四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白仑(北京市档案馆供图)

    劳模简介:徐白仑,1930年出生,原为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因医疗事故失明。20世纪80年代,他在年届55岁之际走上盲童教育之路,创建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发起金钥匙盲童教育工程,累计帮助五千余名盲童走进学校,并开创了中国盲童全纳教育的实践。徐白仑于198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奖章”;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徐白仑在教育研究和创新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授予他“夸美纽斯奖”。徐白仑也成为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人生不仅需要兢兢业业,而且在人生还未谢幕之前,将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记录、积累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档案资料捐献给档案部门,使之得以继续发挥作用和价值,才算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圆满的句号。这是曾经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盲童教育专家徐白仑先生对自己人生责任的认识。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

徐白仑被授予个人自强模范时的照片 (北京市档案馆供图)

    “为盲童办教育是在救人啊”

    今年83岁的徐白仑原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名建筑师,41岁时因医疗事故导致双目失明。以前他天天用眼睛进行设计、绘图,失明后,他养了条金鱼。有一次他不小心碰掉了五斗柜上的钥匙,竟然砸死了小金鱼。除了在行动上不便外,还有大家好心对他说的“你好好歇着吧”,让他感觉好像是被社会抛弃了。那时,徐白仑的心里非常痛苦,他颓丧过,挣扎过,反反复复,长达十四年……

    1985年,55岁的徐白仑想到自己曾经见到过光明、有过家庭和事业,看到过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而那些生来失明的孩子是多么可怜啊,很多人什么都没有。于是,推己及人,为了给盲童谋幸福,他转向了盲童文学的创作,创办了《中国盲童文学》。第二年,又倡导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盲童夏令营”。在带领盲童参观天安门时,有一名盲童一边听着导游讲解,一边大声说:“过去我总不明白毛主席怎么能站在门上检阅游行队伍,现在明白了。”

    徐白仑和爱人投入盲童教育工作,累计帮助全国5000名盲童入学。随着金钥匙工程的开展,很多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徐白仑也相继获得了国内和国际上给予的许许多多很高的荣誉——1987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996年获得了国际颁发的“夸美纽斯奖”等等。这些殊荣激励了他继续为失明儿童的幸福而献身的决心;这些荣誉也成了他的名片,增加了社会对他的信任,使得一些工作更顺利地开展。徐白仑说:“为盲童办教育,是在救人啊!”现在徐老与爱人已经退居盲童教育战场的二线,但心里一直都牵挂着全国各地的盲童们。

“妻子是我的眼睛和盲杖”

    在徐老的心中,妻子纪玉琴和他可谓是“志同道合,齐心协力,优势互补,风雨同舟。”妻子常说她只是徐老的眼睛和盲杖,而徐老认为,她与他各自撑起了金钥匙中心的半边天。

    失明后的徐白仑了解盲人的苦辣辛酸,推己及人,关爱失明儿童的幸福成了人生的重心。徐老第一任妻子因操劳过度,英年早逝,在悲哀与痛苦中,常来照顾徐老和他儿子的纪玉琴慢慢走进了徐老的生活。身为普通语文老师的纪玉琴也有过一段苦难的人生,十分理解和同情贫苦家庭的不幸,知道他们是多么需要帮助。通过教育帮助失明儿童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他们共同的愿望。

    徐白仑说,他的长处是从理论上进行探索,喜欢从理论上弄个究竟,惯于整体策划、系统工程;而妻子的优势是,善于组织管理,将理论付诸实践,将策划细化成行动。虽然一开始他们两个人都是特殊教育的门外汉,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很快成为盲童教育方面的专家。

    徐老近乎失明。北京市档案馆为了了解他们更多的人生经历,提供了一个口述提纲,本想让他们述说一下。没想到徐老每天早晨5点起床,按照提纲要求,摸索着写了25张A4纸的文字。

    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如果你能和他们相处一段时间,你能感受到的是他们无比的恩爱。纪老师说,徐老仅有极其微弱的视力,她就在简单装修家里的时候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徐老虽然年纪大,视力弱,但他吃过饭,主动收拾桌子,洗碗。他们常说,他们能在一起就在一起,别人总是觉得他们很开心,他们自己也觉得像小孩一样,互相陪伴,互相宠爱。一个称呼“宝贝”,一个称呼“仑仑”,让旁人直羡慕他们的幸福…… 

    “我们只是两个辛勤的农夫”

    当盲童工作见了成效,当荣誉接踵而来,徐老却总不愿意将光环套在自己的头上,他这样比喻说:“我们只是两个辛勤劳作的农夫,没有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没有社会各界的施肥浇水,没有基层教师和干部的共同耕耘,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在徐老从事盲童文学创作及投身盲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在他心中占据了沉甸甸的分量。

    1985年开始筹办《中国盲童文学》时,困难非常人所能想象。起步之初,他写信给巴金先生诉说创办《中国盲童文学》的初衷,巴金回信说:“您正在做的和计划中的工作都是很有意义的。爱那些需要爱的孩子,让失明的人得到智慧的光,给受歧视的盲童送去温暖,让更多的人关心盲童、帮助盲童的智力发展;特别如您在信上所说,自幼培养孩子们的同情心,帮助他们了解盲童,关心盲童,动员他们以千万颗火热的心来增强不幸的同龄人与命运拼搏的勇气,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业!为了进行这个事业又需要多么崇高的献身精神!”

 “踩在我们肩膀上,继续攀登更高的高度”

    特殊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们健残平等意识的深化,特殊教育也必将随之不断发展。徐白伦年近八旬时,编写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易于实践的《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作为赠送全国广大视障儿童的礼物。

    近年来,他们收集整理了多年编纂的有关金钥匙系列书籍以及其本人的资料,主动捐献给北京市档案馆。在捐赠时,妻子纪玉琴用了一个朴素易懂的比喻来描述,她说:“我们研究特殊教育好比攀登高峰,我们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来者不必再从平地开始,可以踩在我们肩膀上,继续攀登更高的高度。”而将毕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感悟汇集成册或整理妥当,捐献给北京市档案馆亦是如此,徐白仑说:“这是应负的历史责任,我们还将尽最大努力,继续收集和捐赠,希望能为国家的复兴之路添砖加瓦。”

    附:徐白仑捐赠部分档案资料

    1987年徐白仑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时的照片

    《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

    《金钥匙视障教育运作手册》

    金钥匙工程《家长应如何参与教育学龄视障儿童》

    金钥匙工程《随班就读盲教育师资培训教程》

 

 
 
责任编辑:刘琛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