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交流 > 学术前沿

积极参与全球档案治理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作者:王玉珏 许佳欣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9-05-27 星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跨越民族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全球秩序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强调中国要在构建公平、合理、有序的国际交流秩序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这一理念对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也深有裨益,积极参与全球档案治理,成为新时代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与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议题。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全球档案治理

(一)全球档案治理的提出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将治理界定为:治理是个人和制度、公共和私营部门管理其共同事务的各种方法的综合,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档案作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是文化建设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珍贵的社会记忆,对人类文明的推广和延续具有重要价值。2016年颁布实施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加快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提升档案治理能力”。“档案治理”是指档案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个主体协同合作,基于一定的行动规则,共同对档案事务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档案领域善治的活动和过程,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档案治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档案治理理念的拓展和深化,以促进国际档案事业发展为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学术理论研讨、业务环节优化、各国档案特色交融等方面,特别是全球档案法规等相关标准的制定。推进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与证据支持及文化与历史资源,是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并发挥更大作用的保障;同时,中国积极融入全球档案治理的进程,一方面能够引领更多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档案治理进程,另一方面有助于全球档案工作吸纳更加丰富多元的思想、元素与技术,推进全球档案事业更快发展。

(二)全球档案治理的时代意义

    首先,全球档案治理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内档案工作水平差距的缩小,推动全球档案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与世界人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全球档案治理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辅相成。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档案工作,发展中国家的档案工作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全球档案治理有利于促进区域间档案工作经验和技术的交流和沟通,主张用理解、认同、关怀的态度来应对文化碰撞间的摩擦、争议与协同。

    其次,全球档案治理将重点解决数字时代档案信息化工作等关键难题,在数字浪潮冲击下为人类社会证据性记录的长期、可信、存续服务。全球档案治理是破解档案事业发展瓶颈的有效手段,将带动其他业务和管理活动的优化升级,也是推动国际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例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档案信息化的国际标准建设可以解决档案管理软件操作流程、数据库格式不统一等问题,有助于增强系统的兼容性和协同度,为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人类社会记忆的存续提供技术支撑,在数据和人文中探寻合适的支点,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第三,全球档案治理的实施将不断扩大档案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社会记忆和人类文明的长久保存,助推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早日实现。例如,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国际档案理事会积极参与的“世界记忆项目”通过建立《世界记忆名录》,提升档案文化遗产在全世界政府和民众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对珍贵档案文化遗产开展保护和抢救活动,从而使人类文明和社会记忆得以长久保存和薪火相传。通过全球档案治理,可以为殖民地档案召回、非洲地区社会记忆建设等提供支撑,使全球档案工作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全球档案治理面临的共同问题

    笔者通过研究国际档案理事会官网上的热点问题,以及国际档案大会、国际档案圆桌会议等议题,梳理出当前全球档案治理面临的4大共同问题。

    社会记忆。在后现代背景下,对档案和社会记忆关系的思考是全球档案人共同关心的问题。国际档案理事会围绕档案遗产对集体记忆的影响,及文学、艺术和文化档案作为集体记忆和身份认同的资源等问题积极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档案遗产。随着“世界记忆项目”在国际档案界的广泛开展,通过建立《世界记忆名录》、授予标识等方式,向全世界政府和民众宣传保护珍贵文献遗产的重要性,鼓励各国通过国际合作和采取最佳技术手段等对文献遗产开展有效保护和抢救。

    非洲问题。2012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将非洲相关问题列为其工作的重点领域。通过研究档案与非洲可持续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档案、文件和非洲书写记忆之间的关系等,帮助非洲地区开展档案保管工作,致力于逐渐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地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文件保管。特别是数字文件的保存问题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善治与良好的文件管理密不可分,无效的治理方式与不良的文件管理方式息息相关。国际档案理事会通过开展“服务善治的文件保管项目”,探索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实用的文件管理方式。

二、中国面临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机遇

    在我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是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崭新契机。在科技发展和电子文件管理逐渐成为主流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全球档案治理观,以全球化的眼光和视野积极吸取其他国家档案治理的长处,可以使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法规制定等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解决影响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问题,推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

    在国际上,参与全球档案治理是国家治理下建设档案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档案理事会的甲类会员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参与全球档案治理,为世界记忆的构建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增强文化认同的同时为国家文化自信建设添砖加瓦,这是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档案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挑战

    首先,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定位不够明确。中国在1980年才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开始参与国际档案事务,此时,一些国家档案事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积累了相对充足的经验和较为先进的模式,如美、法等国家早在1910年就参加了布鲁塞尔图书馆员与档案馆员大会,并倡导成立了国际档案理事会。在档案事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参与国际治理的起步较晚且经验不足。

    其次,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方式较为单一。当前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形式多为论坛会议、学术交流、跨国访问等,内容相对单一且深度不足,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理论探索相互借用、缺乏创新;学术会议内部交流为主、国际交流较少、深层合作更为匮乏。这不利于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亟待探寻更为多元化、深层次的档案治理方式。

    第三,中国档案界融入国际舞台的深度有待增强。长期以来,全球档案治理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国家手中,中国在国际档案界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较为薄弱。去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网站公布了七十年(1948-2018)发展重要人物的统计,其中欧美国家入选者占据了大多数,中国仅有1人入选。由此也深刻反映出中国档案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尚显不足,参与国际合作的深度有待增强。

三、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的途径与探索

(一)明确定位,由追随者转化为主动者

    中国档案界正在为全球档案治理贡献智慧与力量,从“追随者”到“主动者”的定位转化,既体现了中国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世界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中国档案界可以依托国际档案大会的平台,努力争取更多参与全球档案治理活动的机会,并广泛与其他国家合作,凝聚共识,扩大影响力。此外,中国还可以在周边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主动构建由中国为主导的多边档案合作平台,逐渐参与并主导全球性档案规则或标准的制定。同时,中国档案界需要内外兼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全球档案治理参与机制”,在国际档案界多元的背景中,真正建立“以我为主”的中国话语体系,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作出贡献。

(二)鼓励多元,从单一参加到全面参与

    据统计,我国参与国际档案治理的人员有国家行政机关人员、档案专家学者、基层档案业务人员、档案学专业学生等,呈现出主体多元的趋势。优化队伍关乎未来档案治理人才梯队的塑造,因此建议:一是国家档案局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重视全球档案治理的相关事务,考虑设立专项基金与项目,并定期开设全球档案治理相关培训项目。二是档案院系和科研机构人员应从知识层面给予支持,重视“外国档案事业”的教学任务,并将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档案人才作为目标,设立专题项目与实验科室。例如,由武汉大学师生创建的“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公众号”,在得到官方授权后,积极传播国际档案新闻及动态,并在国际平台上宣传中国档案事业。三是基层档案工作者或档案学人应主动关注国际档案动态,在学习与工作中运用“全球档案治理”的思维看待问题,积极对比研究中外档案工作,形成科研成果向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投稿。同时,有志于在国际档案组织任职的人员,也应关注相关招聘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前准备并积极应聘。

(三)协同共进,从区域合作到全球共建

    总体来说,中国参与全球档案治理进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全方位过程。目前,在国际档案理事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倡导下,全球范围内的档案合作项目日益增多,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并融入相关国际档案合作项目。例如,中国积极参与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的“世界记忆项目”,倡导成立了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委员会,并于1996年成立世界记忆中国国家委员会。为了推动世界记忆项目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2017年,世界记忆项目北京学术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2018年11月,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和苏州学术中心相继成立。中国档案工作者应具备更为开放的视野,积极参与国际档案合作项目,宣传中国档案工作发展的理念与成果,提升中国档案事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加强全球档案事业的共建共享。

    (本文第一作者系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档案学副教授、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二等秘书。文章系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中国参与国际档案治理的机制与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27日 总第337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魏安宁(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