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老旧小区改造“拦路虎”怎么破?

——历史档案为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旧改工作护航

作者:陈 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4-19 星期五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是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但部分老旧小区由于建成时间长、基础建设不完备、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改造并不容易。如何将老旧小区“改”到群众心坎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街道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解题”思路。

举办“老街坊记忆”系列活动 酒仙桥街道供图

    酒仙桥街道成立于1957年7月,位于东四环北路和南路交汇区域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5.3平方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电子工业基地所在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曾经为我国民族工业和国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电子工业基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之配套的职工住宅也因企业的关停并转而年久失修,公共服务设施老化、小区基础条件差、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集中爆发,曾经的明星住宅区沦为现代城市的落后地带。

    酒仙桥旧城改建征收项目是全区重点项目。该项工作有3个特点。一是首都中心城区规模最大。总占地面积42.56公顷,规划建设面积约74.17万平方米,共计8个地块,住宅共95栋楼房、26处平房,涉及3个社区,核定6457户。二是项目跨度时间最长。从2003年起,经历了危改和棚改两个阶段,迄今整整20年。三是积累各类矛盾最深。项目老龄化严重,产权性质多元,特殊困难人群多,房屋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异常突出,因分房、换房、使用权交叉、合户分户、子女房等问题衍生的矛盾普遍存在。

    面对这么多的“拦路虎”,酒仙桥旧改是如何克难而行、攻关前进的呢?档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重视档案价值,健全档案服务体系更加有力。主动融入“五宜”朝阳建设,进一步完善旧改档案服务体系,建立从办事处主任到各部门科长的档案管理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实名制发挥各级人员力量。修订档案管理制度,调整旧改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及时进行分类归档管理,按主题和事由形成档案资料汇编,为领导快速全面掌握情况提供信息支持,帮助决策。

    用好历史档案,确保旧改工作依据更加充分。旧改一批次地块共计39处非住宅,经过产权单位申请,街道协同区档案馆以及规划部门共同梳理历史档案,确保各处非住宅房屋的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以及未登记房屋顺利完成主体认定。针对部分无关联自建房还有户籍登记人口的情况,街道协同有关单位查清房屋建设时间等重要档案信息,为征收部门认定房屋、出具政策等提供了有效依据。

    规范档案查阅,推动档案综合利用更加高效。旧改项目涉及许多历史特色的房屋分配问题,比如几个职工子女共同居住的子女房,在房屋征收的时候,几个家庭共同承租的问题容易引发分配矛盾,只有原始档案能解释清楚几代人的更迭情况,为被征收主体的认定奠定依据基础。街道不断简化档案查询手续,安排专人服务,能一次性查阅复印完全的,绝不让拆迁户跑两次,实实在在地服务了民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创新工作方式,保障旧改档案更好记录历史。为营造和谐有序的腾退氛围,街道深度挖掘档案,举办“老街坊记忆”系列档案文化活动,记录街坊拆除前后街景全貌。通过人文访谈、口述采访、旧改故事会、座谈会等,深入挖掘典型故事,形成旧改故事集、访谈录。制作专题片,系统记录旧改全过程,为酒仙桥的旧貌新颜留下生动的注脚。

    在档案工作的助力下,酒仙桥旧改征收涉及的8个地块6457户居民签约率已全部超标准过线,第一批次涉及的搬迁拆除地块共3450户的搬家交房率达100%,且提前实现场干地净工作目标,为彻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水平、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4月18日 总第4124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