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一种可呈现百年记录的缩微技术

“浓缩”古今 “微”观历史

——访中国乐凯集团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志凯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安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4-08 星期一

受访人简介

    卢志凯,中国乐凯集团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感光、热敏技术及相关产品,承担缩微胶片、数字胶片开发及应用等项目,参与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

    缩微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献保护技术。其关键耗材——缩微胶片因储存占用空间小,可保存百年以上,既安全可靠,又便于转化利用,成为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珍贵文献长期保存关键介质。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缩微技术和缩微胶片在国产化和存储内容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何积极应对,确保档案数据安全长期保存?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乐凯集团乐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志凯。

    记者: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乐凯”)深耕胶片行业60余年,是一家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感光材料研发、制造企业。请您介绍一下缩微技术的发展历程。

    卢志凯:20世纪50年代,缩微技术在我国图书馆领域开始规模化应用。20世纪70年代,档案馆也开始了缩微工作。1985年,我国开始利用缩微技术开展规模化珍贵文献的抢救保护,目前已累计拍摄抢救各类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民国书报刊20多万种1.5亿多页,其中珍贵善本古籍超2万种,成果颇丰。

缩微胶片成品

    缩微胶片属于传统感光材料,当时只有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开发能力。国内图书馆系统、档案馆系统使用的设备、耗材全部依赖进口。鉴于此,中国乐凯作为国内传统感光材料制造商的代表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立项开发并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KS131型缩微负片,同年完成项目验收。自此,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我国在缩微胶片领域的空白。

    20世纪末,数字成像技术发展起来并大量应用于信息管理及应用领域,从而产生了当时最新的技术模式——数字缩微技术。该技术可实现模拟影像(缩微文献)与数字影像(数字资源)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这种数模转换,实现缩微文献的快捷传输及应用。20世纪末21世纪初,各档案馆馆藏存储压力较大,完成档案数字化成为重要任务,缩微胶片备份逐渐萎缩。但随着我国在古籍保护存档、长期保存方面需求的增加,加之国家有关政策支持缩微技术发展,如,2017年,《“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印发,要求推进珍贵古籍缩微复制保存,充分发挥缩微技术有利于长期保存的优势,开展珍贵古籍数字资源转换缩微胶片。2018年,《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规范》发布,指出纸质档案缩微数字一体化技术可通过一次采集,分别形成缩微影像和数字图像,无需在两者之间进行转换,是实现档案异质备份的可靠手段。随着缩微技术在图书存储、档案保管、病案归档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缩微胶片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中国乐凯第一时间启动第二代缩微胶片开发工作。

    记者:档案数字资源存储,安全性是必要条件。为实现档案信息存储系统的自主可控,中国乐凯在缩微技术国产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卢志凯: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是信息时代政府管理、经济运行、社会运转和历史传承的重要工具和载体,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其安全存储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鉴于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已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缩微胶片技术就是这样一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核心技术,关系国家核心战略资源的安全。因此,该项技术成果如在我国档案部门、政府部门推广应用,必须实现国产化。

工作人员检验胶片成品

    实现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是中国乐凯的责任,我们也将做好缩微设备、耗材及冲洗套药研制,实现全链条国产化,打破国际品牌垄断,为维护我国信息安全和档案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为此,主要从设备、配套软件和缩微耗材入手,打通研发、生产链条,实现技术可控、信息安全。

    在缩微设备研制方面,通过深入了解行业需求,结合对计算机输出缩微品(COM)技术的国标和行业标准的深入研究,经过调研、设计、实验、开发、改进、测试、验证等多个繁复且严苛的环节,最终确定系列国产缩微设备,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此项工作解决了进口缩微设备“卡脖子”问题,为国产缩微胶片和缩微设备走向国际市场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将继续研发更多符合缩微市场需求的技术与设备。

    在软件系统研发方面,专门针对纸质档案经过缩微或扫描加工产生的影像和数据研发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权限管理下,在馆内即可查询、申请、阅读、统计档案扫描影像,实现资源共享,为查阅利用提供便利。

缩微胶片阅读扫描仪

    此外,根据计算机输出缩微品的工作内容与流程,设计了更加人性化和易操作使用的软件,并优化了软件处理能力,开发了编卷、影像文件质检、索引生成(常规索引与详细索引可选)的数转模前处理软件。同时,对软件的处理速度进行提升,大幅提高工作效率,16mm缩微品高速扫描设备可在9分钟内扫描完成2800个画幅。

    在缩微胶片研发方面,利用60余年积累的“成膜、涂层、微结构”核心技术,设计乳剂制备配方、增感配方、涂布配方,确定工艺参数,研究出性能合格的缩微胶片,其性能达到或接近竞品水平,在广东省医院电子病历档案管理等多个场景中应用实施。

    记者:未来,通过数字胶片长期存储档案数据是一种趋势。中国乐凯对此也投入了很大精力,请谈谈具体情况。

    卢志凯:缩微胶片作为传统异质备份的载体,具备可视化、保存年限长等优势,但存储方式只能是图文形式,随着科技发展,档案行业对影音资料备份需求增加,为适应发展潮流,数字胶片存储方式应运而生。

    数字胶片是一种可以兼具存储图文、影音资料且具备长时间保存能力(500年)的介质,是未来数字影音存储载体的一种趋势。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分析比较了数字时代几种常见存储载体优劣,阐述了电子档案备份与长期保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以微缩和算法为基础的“数字胶片”实现档案备份和长期保存的可能性,承担了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档案数字资源备份策略及数字胶片技术应用研究”。2022年,中国乐凯加入该项目组,主要承担数字胶片开发并配合完成数字胶片技术应用研究等工作。具体包括高感微粒技术、增感技术、防光晕技术、精密涂布技术研究。

    截至目前,中国乐凯已完成第一代数字胶片开发和车间小批量生产,制备宽片800平方米,完成一套胶片检测和存放性能标准建设。项目设备团队成员上海鸿翼档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开展胶片和设备匹配研究,试用中国乐凯提供的35mm胶片进行数据写入测试,选取2K分辨率的数字编码图片传输到专用光机上,投射出合适亮度的光进行曝光测试。经测试,曝光在胶片上的颗粒大小为10.8微米像素情况下,色域分布范围大小为180左右,数据像素解码率(数据点比对准确率)基本达到90%左右,满足编码、解码要求,可实现图文、影音在胶片上存储。后续,项目团队将进一步开展4K分辨率适配并实地应用到档案存储工作中,确保效果达到竞品水平,打破数字胶片存储垄断,为维护我国档案信息安全作出应有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4月4日 总第4118期 第四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