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双奥之城 档案有我

作者:北京市档案馆 肖 啸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2-05 星期一

    成功举办奥运盛会对展示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是国际人文交流的大舞台,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我履职档案岗位15年,有幸全程参与两届奥运会档案的收集工作,深感自豪。

    2008年参加工作的第2个月,就作为突击队员被北京市档案馆派往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在档案人的不懈努力下,2008年奥运会实现了“为奥运留下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档案”的目标。虽然只在奥运现场工作了短短5个月,但这次历练让我深入了解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成为我全面认知档案工作的起点。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肆虐的新冠疫情极大增加了这次盛会的举办难度。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党和国家的一件大事,做好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2021年6月,北京市档案局、档案馆和冬奥组委抽调40余名业务骨干到34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负责档案收集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战斗精神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2021年7月,作为两个颁奖广场的档案工作负责人,正式开始新的工作征程。

    颁奖广场作为冬奥会的特有场馆,其形成的档案对各类大型赛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颁奖仪式既是运动员的高光时刻,更是各界瞩目的焦点。北京颁奖广场是唯一一个办公区和舞台全部由临时设施搭建而成的场馆,且是所有场馆中最晚成立、最后开工的。我到岗时整个场馆集中办公人员只有9人,而距离第一次演练只有7个月时间。当时,需要向全市各单位抽调600余名人员,负责30余个工作领域,督促北京城区和延庆两个办公场所施工和两个舞台设计建造,同时还要承担场馆防疫任务,各项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程度都很高。

    要判断档案的价值,保证档案收集的完整、准确,首先就要学懂弄通各领域的工作内容。除了承担沟通协调的临时紧要任务,我的主要职责是督促指导各工作小组档案的形成、整理和收集事项。通过在各个工作场景的忙碌,将档案意识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工作人员心中。

    北京颁奖广场运行结束后,档案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冬奥颁奖台属于闭环内隔离管理的大型实物档案,根据组委会规定,闭环内物品必须经防疫消杀后才能解除隔离状态。但颁奖广场全部是临建,任务结束后所有设施将随即拆除。为了安全、及时地完成工作,我第一时间联系施工部门对颁奖台存放设施和档案室暂缓拆除,同时联系防疫部门立刻进行消杀,又联系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进行颁奖台实物档案交接,并请市档案馆协调运输车辆协助档案入馆。在组委会、市档案馆和场馆各部门多方配合下,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冬奥会赛时所有场馆首个实物档案的移交入馆。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工作接近尾声时,还邀请场馆领导和所有部门负责人录制视频资料,重点讲述本领域工作的问题与难点,以采集口述资料的方式留下宝贵记忆。

    经过9个月的紧张工作,近17万卷纸质档案、1.5万件实物、109万画幅数字化副本、近2.3万张数码照片、11.2T音视频档案全部被接收进北京市档案馆。同时,为构建完整的冬奥档案资源体系,市档案馆主动向河北省和13家中央有关单位征集数字化副本和全目录数据资源。目前,已与国际奥委会进行多轮交涉,持续推进《北京2008奥运及2022冬奥档案资产协议》签署,争取奥运档案最大话语权,推动奥运档案遗产可持续利用。2022年,国家档案局领导调研时说:“冬奥档案工作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一样精彩、成功,为重大活动档案工作提供了成功案例。”

    “双奥”工作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和职业生涯中的闪光点,鞭策我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积极的态度投身本职工作。愿与大家携手同行,共创档案事业美好未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2月1日 总第409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