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坚守传承躬耕兰台 匠心筑梦不负时代

作者: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达 珍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4-02-02 星期五

珍惜机会,决心做档案修复的践行者

    1987年,我通过招工考试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参加工作,是西藏第一批从事历史档案修复的专业人员,至今已经36年。参加工作之初,除了对工作的好奇和就业拿工资的喜悦外,没有更多的认识和想法。真正提升对其的认识,与这项工作结下不解之缘,并决心做档案修复工作的践行者,则始于1988年。

    当时自治区档案馆新馆刚建成,历史档案修复工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到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等单位学习档案修复、字画装裱、纸浆补洞修复等技术,还接受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外档案文献修复专家的技术指导。通过培训,不仅学到了档案修复技术,更深刻认识到所从事工作的崇高和神圣,从内心深处崇敬和热爱这份工作,坚定了干一行爱一行、当好践行者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主动报考西藏大学藏语文中专班和西藏民族大学汉语文大专班,先后参与“布达拉宫(贝叶经)抢救性保护研究”“清代西藏地方档案文献抢救工作”等科研项目,应邀参加一系列国内外学术研讨会,撰写《浅谈西藏历史档案的抢救问题》等10余篇论文,先后被评为“西藏工匠”“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等。从知之甚少的年轻人成长为工匠型人才,有自己对档案修复工作热爱的坚守,更离不开组织的悉心培养。

埋头苦干,潜心做历史文化的守护者

    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的311万件、卷、册档案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积淀,是无价的雪域瑰宝。但由于岁月侵蚀,一些馆藏变得破损甚至残缺。它们的材质绝大多数是西藏原产藏纸,因产地、用材、工艺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与内地历史档案的材质也有很大区别,抢救修复的任务重、难度大。

    我始终保持赤诚之心,与处室同志一起认真完成每一道修复工序,为老旧破损档案赋予新的“生命”。经过多年努力,全馆已完成近10万件破损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我先后修复了明清两代的皇帝圣旨、敕书及慈禧太后亲绘《茶兰图》等几十件馆藏珍品和上万件破损历史档案。

创新引领,倾心做规范化建设的推动者

    在有关方面的大力帮助下,馆里引进了国外纸浆补洞修复设备,但由于西藏历史档案纸张较厚且纤维长,纸浆参数始终无法准确配比。凭借对藏纸载体的了解和多年的修复经验,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我手工进行纸浆比例配比,创新探索出“纸浆补洞技术修复历史档案文献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双面字迹破损档案文献修复难度大、原纸张增厚起酸等难题。这一方法被评为2023年度西藏自治区职工先进操作法。

    档案修复工作有着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我带头制定档案保护修复规范化建设方案,有力推动了西藏档案修复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

不负时代,尽心做兰台匠人精神的传承者

    在30多年的学习工作中,有幸聆听了诸多专家老师的教导和讲解,领略了前辈们敬业奉献、细致严谨的风采。我是一个在工作上有“强迫症”的人,做事尽最大努力,做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正是老师们言传身教的结果。随着时间推移,自己也逐渐成为档案保护修复的“老师傅”,自觉传承工匠精神,全力发挥传帮带作用,竭尽所能带好徒弟,倾囊传授知识技能和实战经验,为新时代西藏档案保护修复工作后继有人贡献力量。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虽然长期的劳累带来身体的病痛,但看到一件件破损档案在自己手中恢复如初,便觉一切都值得。现在是档案事业发展最好的时代,我初心未改,将不断书写新时代兰台工匠新的华章,为西藏档案保护修复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2月1日 总第409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