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关注档案领域新动向

作者:张一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24 星期五

新闻速递

俄罗斯: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析家族史档案

    将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引入档案领域是档案界的新动向。俄罗斯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分析家族史档案的做法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年1月,莫斯科档案馆和Yandex公司共同创建档案检索平台,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破译了18世纪至20世纪初拼写复杂的家庭史档案。用户可快速检索档案中包含的姓氏、名字、居住地或其他词语,用于编制家谱。自该服务推出以来,用户已检索约250万张图像。奥伦堡州、诺夫哥罗德州和莫尔多瓦共和国也共同参与了该项目,运用这一技术分析了大约170万件档案。

叙利亚:以众包形式征集档案

    激活档案的历史、证据和记忆价值是档案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叙利亚的建档实践鲜明体现了这一点。叙利亚国家档案馆通过众包形式征集本国民众在战争期间形成的数字档案,已征集到数以百万计的照片、视频和证词。除国家档案馆外,近年来,散居海外的叙利亚人还建立了其他在线资料库。

    尽管付出了诸多努力,目前档案征集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主要表现为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少数字档案正在快速消失。如,推特、脸书上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关于被监禁、杀害或失踪人士的内容均被快速批量删除。

澳大利亚:二战档案可线上访问

    更广泛高效地提供利用是档案机构不断努力的方向。今年7月,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宣布其已完成超百万件二战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并将逐步提供免费在线访问。无论是对军事或二战历史感兴趣的公众,还是对家族史研究者而言,军队档案都是珍贵的资源。这些档案不是枯燥的名字和序列号,而是退役军人人生故事的记录。以伊妮德·巴克豪斯(Enid Backhouse)为例,从档案中可知,她于24岁时入伍,入伍前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文学,服役时在休息日创作小说,复员后在英国作编剧,1951年返回澳大利亚照顾父母期间出版了很多小说。该数字化项目经理丽贝卡·彭纳(Rebecca Penna)表示,将服役档案与军人的其他文件进行匹配,有助于完整还原这些为国服务者的故事。

新闻快评

    今年10月,第十九届国际档案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顺利举办,规模空前、议题前沿、参与广泛,得到国际档案界的高度关注。大会以“赋能知识社会”为主题,设置5个分主题,分别为“和平与包容”“新兴技术:电子文件和电子解决方案”“可持续知识、可持续地球:档案、文件和气候变化”“信任与证据”“提供利用与记忆”。这些议题是全球专业同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体现了国际档案界的新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值得共同关注。

    第一,建设面向未来的档案资源体系,实现档案工作职能的多维进阶,基本成为国际共识。在知识社会的大背景下,公众利用需求复杂多变、技术环境日新月异都对档案工作职能拓展提出新要求。档案工作者应在履行好传统保管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深度开发、广泛利用、优质服务等问题,这样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总体而言,应聚焦3个方面。其一,提供趋于规范的数据化档案信息资源,更好适应多样化的利用场景。近年来,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数据态的档案资源,不可避免地与信息产业产生交集,档案工作的传统职能在新环境下亟需拓展。正因此,趋于数据化、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形态的可信性和凭证价值问题备受业界关注,这亦是本届大会将“信任与证据”列为议题之一的原因。其二,档案工作者应尽快具备灵活应对的意识与能力,寻找到可靠的技术伙伴。近年来,技术环境的迅速变化无形中带动了档案工作职能定位的跨越。上述新闻中,俄罗斯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数百万件档案进行分析便体现了这一点。又如,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于今年公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管理档案的计划,并考虑将更多热门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的可行性。类似的实践不胜枚举,技术环境日新月异不仅为档案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机遇,也要求档案工作者具备审慎甄别、合理取舍、规划应用技术的素养与能力。其三,传统的非结构化档案资源要向系统化、专题化的结构化档案信息资源转变,并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档案知识资源需求。当下,学界研究热点逐渐从信息资源管理过渡到知识管理,国内外档案机构大力开展档案知识服务,突出体现了这一点。在知识社会的大背景下,传统形态的档案资源仅通过人工梳理或整合的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公众的知识需求,档案工作转型升级逐渐成为档案界的主基调。

    第二,多极化国际格局下,各国更加注重通过档案工作发声,掌握话语主动,彰显国际形象。当前,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冲突频发,既展现了全球经济、文化、军事、人口等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也体现了许多国家或地区为争取自身权利付出的努力。在多极化格局下,不少中小国家表现出对国际话语权的强烈渴望,档案资源因其凭证价值成为各国发声或展示形象的重要支撑。本届大会首次以中东国家作为东道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愈发重视档案工作,并积极争取国际认同的行动与决心。阿联酋积极向非洲、南美的欠发达国家档案机构发出邀请,实现参会人数的历史新高。其也通过大会这一国际平台,展示了本国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等优势。同时,本届大会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向国际社会发出倡导与呼吁的平台。如,专门设置面向非洲国家的“非洲方案”研讨会,鼓励非洲档案工作者建立协作网络,协同推进区域未来发展。此外,“和平与包容”作为分议题之一,体现档案机构在充满冲突和挑战的世界中肩负的使命,应通过加强合作、促进和平、提倡宽容,使世界更为丰富多彩。通过这一议题,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向全球发出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呼吁。

    第三,将档案、文化遗产或其他信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融入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使档案文献成为本地区文明赓续与记忆传承的象征。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作为国际热点话题之一,在本届大会分议题中也有反映。分议题“可持续知识、可持续地球:档案、文件和气候变化”便体现了这一点。可见,“可持续”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环保领域,而与信息资源直接连接起来。以档案部门为代表的文化和记忆机构既要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工作挑战,积极参与气候危机的全球治理,也要维护信息资源的连续性与可用性,使之能够在复杂的外部条件下被保存、理解、有效开发利用,确保文明恒久流传。此外,档案界对于守护集体记忆也更为关注。国家认同、民族情感仅凭个体记忆难以维系,其有力凝结在实体档案文献或文化遗产中。正因此,档案部门或其他记忆机构愈发得到重视,更应守护好、利用好文化资源,讲述好蕴含其中的深刻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激发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领土、外交、经贸、文化等多领域的交锋与交融不曾停歇,其实质是国际话语权的争夺与对抗。国际档案界的新动向表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档案工作为抓手,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目的不仅在于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巩固档案部门的地位,更在于捍卫本国、本民族所拥有的文化自主权与发展自由。在这一意义上,国际档案大会不仅是档案领域同行对话的国际舞台,也是国际社会动向在档案专业领域的投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档案工作者需要全面了解和理性思考业界的新动向,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23日 总第406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