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

作者:吉林大学商学与管理学院 张卫东 杨斯涵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23 星期四

    一、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加快推进《“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对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厘清什么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如何实现档案事业现代化等基本问题,从而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框架和实践指南。

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体系的基本框架

    在展现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加强依法治理、坚持系统科学、紧跟技术迭代、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等原则指导下,本文对有关档案事业发展评估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按照档案法的基本要求,依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档案事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凝练出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评估指标(见图)。评估的维度主要包括资政、治理、资源、服务、安全、科技、人才7个重点方面。其中,资政是方向,治理是关键,资源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安全是底线,科技是动能,人才是保障。 

    二、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阐释

    基于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十四五”规划及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的深入解析,本文从资政、治理、资源、服务、安全、科技、人才7重维度,对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解构(见表),包括7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

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一)档案资政

    1.服务决策能力,即档案事业服务政治决策的能力。主要从档案工作立足国家战略、服务重大项目等方面进行评估。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一方面需回应国家战略、服务中心大局,以档案工作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等战略实施。另一方面要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专项工程建立档案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资政能力。

    2.国际贡献能力,即档案事业对外交流合作的能力。一方面,档案事业现代化要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作为、中国方案,提升档案工作在全球档案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另一方面,应推动以档案为载体、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的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治理效能

    档案治理现代化是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点,需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积极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档案事业的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3.协同治理能力,即档案治理体系内部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协同治理的能力。对其的评估需着眼于各治理主体。各级党委需明确主体责任,强化各级政府职责,依据档案法改进、优化和实施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包括档案工作责任制、档案工作检查考核机制等。各级档案主管部门需增强统筹谋划和指导协调能力,探索局馆协同实践路径,强化基层档案机构履职能力。同时,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

    4.依法治档能力,即保障法规供给、严格档案执法、强化档案普法的能力。首先,要对档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供给进行评估,关注新修订档案法配套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推动档案标准体系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推进档案制度规范建设工程的实施。其次,对档案执法能力的评估,包括档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等的贯彻落实水平,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3项制度的落实,以及对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进行评估。最后,对档案普法水平的评估,需关注《全国档案“八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21—2025)》的落实情况及其对促进档案法治宣传、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作用的评估。

    5.业务指导能力,即通过档案业务在线监督指导以提升档案治理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的能力。可从指导频率、指导效果、规范化水平、被指导单位反馈评价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估。

    (三)资源建设

    6.资源收集能力,即对档案资源进行接收、征集、整理的能力。对其的评估既要把牢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档案收集工作,又需关注重特大事件应急处置档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推进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加强国有档案资源普查,摸清国有档案资源家底。

    7.质量管控能力,即通过规范档案管理以提高档案资源质量的能力。对其的评估以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等环节为切入点,关注档案专题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内容管理水平和深入利用水平。

    8.馆藏优化能力,即通过多种形式优化馆藏资源结构的能力。对其的评估既着眼于档案征集、价值鉴定和评估机制的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的共享合作,又落脚在档案数字资源规划管理水平。通过“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逐步建立以档案数字资源为主导的档案资源体系,并加快数字化成果转化。

    (四)服务供给

    9.资源开发能力,即对档案资源进行体系化、专题化开发的能力。对其的评估应关注馆藏档案资源的统筹、社会各方力量的汇聚,服务党和国家重大纪念活动的成效,及通过档案编研形成档案文化精品等。同时,要对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加强红色档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建好用好“四史”教育专题档案资料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档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0.提供利用能力,即在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利用的能力。主要包括档案开放水平和利用服务水平。

    (五)安全保障

    11.馆库安全建设能力,即档案馆库的物理安全建设能力。主要从档案设施设备的配备和更新、档案馆库安全检查等方面进行评估。

    12.数字安全管控能力,即实现档案系统与信息可管可控的能力。主要从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和档案备份安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13.安全措施保障能力,即健全档案安全相关措施,保障安全体系全面实施的能力。主要从档案安全管理措施和档案保护修复措施建设两个方面水平进行评估。

    (六)科技赋能

    14.信息化建设保障能力,即通过制度、规划等形式保障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在国家层面,档案事业主动融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障能力的评估需关注档案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电子档案管理要求,融入国家相关政策和重大举措的程度。在机构层面,需考察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程度,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程度。

    15.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能力,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的能力。对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能力的评估,既要关注各领域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推进水平,也要关注对三维电子文件及数据文件归档等难题的解决,以此促进各类电子文件应归尽归。

    16.数字档案馆建设能力,即推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建设与业务系统相互衔接的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对数字档案馆建设能力的评估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中的应用,以此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优化升级。

    17.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能力,即依托全国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建立更加便捷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联动机制的能力。对其的评估要聚焦区域综合档案馆的互联互通,共享平台向机关等单位延伸,促进档案信息资源馆际、馆室共建互通,推进档案信息资源跨层级、跨部门共享利用等。

    18.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即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寻思路、求突破的能力,应重点关注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七)人才支撑

    19.人才培养能力,即对档案专业人才的教育和持续培养能力。一是对档案专业教育发展水平的评估,包括档案专业学位点、国家档案人才培养基地等教育点建设水平以及档案继续教育制度的建立健全。二是对档案业务培训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包括与境外地区的业务培训交流合作,及通过建设档案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提升的能力。三是对档案人才智库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包括人才强档工程的实施、档案专家库的深化建设和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

    20.人才评价能力,即对档案工作者进行专业水平评价的能力。对其的评估要关注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以此保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档案专业人员、档案服务企业人员能够享有平等参与晋职晋级的权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23日 总第406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