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贯彻新发展理念 谱写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江苏省常州市档案馆馆长 金云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1-17 星期五

    新发展理念是我国新时代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工作导向。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档案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档案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定位与作用,大力推进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档案工作新篇章。

以创新为“最强引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健全新型领导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后,市档案部门坚持党管档案工作原则,积极推动将档案工作纳入市级机关部门和辖区(市)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选优配强档案部门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一家人、一起干”思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档案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提升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专项经费保障能力。

    深化重要制度改革。为进一步便民利民,市档案部门将“一网通查、即时出证”制度改革纳入市委深改委改革项目,建成覆盖全域各级综合档案馆和政务服务中心的“一网通查”平台,不断完善“常e查”民生档案利用体系,提供10大类23项民生档案的就近查、线上查、移动查等服务。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参与市级机关业务系统建设项目的评审、实施和验收,将电子文件归档业务指导前置,实施全流程监督。制定《档案馆档案接收规范》《档案馆服务窗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规范》。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自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以来,市档案馆便积极谋划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全面转型,编制《常州市“智慧档案3.0”建设总体方案》,将数字档案建设列入常州市“十四五”规划和信息化专项规划。建设全信创环境下的电子档案数据中心,组织研发电子档案管理平台、档案协同治理平台、绿色智慧档案馆平台,打造资源数字化、业务融合化、平台一体化、服务智慧化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体系。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档案科技项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以协调为“主要抓手”,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格局

    统一协调区域发展格局。为解决市域各辖区(市)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问题,市档案部门坚持多管齐下,不断加强顶层规划设计。一是抓住机构改革机遇,统一推进全市档案管理体制规范化建设。二是统一规划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按照总中心与分中心架构部署,实现全市档案馆同步跨入全信创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3.0建设阶段。三是统一推进全市重点档案资源管理,突出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大突发事件档案资源和专题数据库建设,协同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常州记忆工程”。

    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格局。在基层档案工作建设方面,市档案部门全面总结推广武进区“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国家试点工作经验,建立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和服务“乡村善治”水平全面提升。与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三权”(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制定下发《加强乡村振兴档案工作的通知》。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开发园区、新经济组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

    统领协调行业发展格局。市档案部门专门组建了涵盖143家市级机关单位的12个档案工作协作组,建立24个重点行业系统管理组,采取定期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年检互查等形式,搭建档案工作行业协同发展联盟。2022年,全市83家机关档案室被评定为江苏省示范、规范档案室。市交通系统推广公交集团公司“江苏省示范档案室”创建经验,全力提升全行业档案工作整体发展质效。市公安局组织开展全系统档案工作综合业务评价。市卫健委规范开展13家市级助产机构的44万件出生医学证明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并全部提前移交进馆。

以绿色为“最亮底色”,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和谐画卷

    推进绿色档案馆建设。市档案馆新馆建筑总体方案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二星标准设计,遵循综合节约、功能合理、安全可靠、管理高效的原则,采取和天宁区档案馆共建合用模式,大幅节约建筑用地。统筹新馆建设工程总概算,严格控制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建设经费。按照《绿色档案馆建筑评价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创新融合应用建筑BIM、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研发建设绿色智慧档案馆平台,全力做好新馆运行阶段二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申报和评价工作。

    推进档案数字化转型。市档案馆将加强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工作作为档案数字化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联合轨道集团公司完成“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国家级试点项目,并在全市国有企业推广有益做法经验。主动参与江苏省《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技术规范》制定工作,开展电子文件单套制归档管理的技术规范检测。出台《常州市“一网通办”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明确62项行政服务事项归档要求,实现“‘一件事’及时归‘一件档’”全流程管理目标。

以开放为“最大活力”,积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加大档案开放审核协同力度。全市着力在架构上谋健全、方式上谋突破、程序上谋严谨、全局上谋共进,成立档案开放审核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优化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市档案局、档案馆和档案形成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同审核机制,加快推进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每年国际档案日之前,通过档案信息网、政府门户网等平台,公布档案开放目录。

    强化档案征集联动。市档案馆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健全内外联动的档案征集机制。如,联合市委统战部、司法局、总工会、科协等部门,广泛征集常州名人、院士、全国劳模等特色档案史料。与青年书协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建立青年书法家艺术成长档案专题库。赴境外征集档案,广泛开展民族工商业档案史料征集保护,“刘国钧大成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档案”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加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为收集好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蔡旭的档案,市档案馆整合院士家属、中国农业大学、市教育局、相关企业等社会资源,形成“蔡旭院士档案+院士文集+院士故居档案展+院士奖学金”四位一体的合作开发格局,扩大档案开发受益面。与《常州晚报》合作开设“城事·档案柜”专栏,出版《城事·档案柜》丛书,荣获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续4年编辑《记忆常州》系列图鉴,持续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以共享为“最终目的”,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品牌

    服务保障政府职能转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专班成员,市档案馆将“电子档案支撑”作为一流营商环境五大支撑体系之一,积极探索将档案查询出证环节前移至办事窗口,开通网络查档“直通车”,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效能。试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事项办理工作,形成退休职工档案“收管用”闭合链条,推进企业职工社保办理“少查档、少出证”。

    搭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资源共享数据库。全市大力探索构建无条件共享和有条件共享两种机制的数据共享平台,研究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共享数据库,一方面,推进影音档案、婚姻档案、出生医学证明档案、退役军人档案等数据资源的有条件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手机APP、档案信息网、微信公众号推进开放档案数据的无条件共享。整合27家单位的红色档案资源,梳理资源清单,建设资源数据库,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精准共享、深度利用。

    强化档案宣传教育功能,打造文化共享品牌。紧扣“四史”教育,市档案馆编辑了《常州市抗日战争档案史料汇编》,承办“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在《常州晚报》先后开设“档案+决胜小康”“档案映耀百年记忆”“喜迎二十大 档案里的奋进故事”专版。持续建设“档案印记·打卡地铁”地铁站宣传长廊。充分发挥市档案博览中心“三基地”作用,建成企业档案资源保管利用、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和旅游休闲“四位一体”新平台。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1月16日 总第406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