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搭好人才队伍建设舞台 唱好档案事业现代化大戏

作者: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任 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0-19 星期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伴随着新时代我国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高质量推进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档案事业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今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要“加强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抓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的跟踪培养和使用管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进一步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搭好档案人才队伍发展与建设的舞台,唱好中国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大戏需要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从人才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入手,探索一条用好、引好、育好、助好档案人才之路。

搭好用才平台 激发人才活力

    为落实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选拔工作,2022年9月下旬,国家档案局组织召开了“三支人才队伍”人选评审会议。“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是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目的在于打造一批业务能力突出、专业素质过硬,能为档案事业各项工作出谋划策的人才团队。12月末,“三支人才队伍”入选名单正式发布,从入选专家人员分布来看,全国各级各地各类档案机构均有人员入选各类人才队伍,这为国家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各地档案事业发展来说,人才队伍建设是目前弥补档案机构专家型人才缺失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类专家型人才的遴选与推广,能够激发各地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有效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档案业务精进与档案管理技术创新引领方面的作用。

    随着国家级与地方“三支人才队伍”入选专家的确定,如何更好地发挥不同类型专家的作用,将现有人才用到档案事业发展所需之处是值得各级各地档案机构深度思考的问题。档案专家承担着引领档案事业发展方向,探索与扩展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空间的职责;档案工匠型人才代表着档案行业的职业形象,是彰显档案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的重要象征;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则承担着具体业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的纵深探索,是今后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主力。各级各地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需要借助“三支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与行业影响力,合理规划不同类型档案人才的使用与管理,充分调动“三支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对地方档案事业发展的贡献率。首先,要出台国家级和地方“三支人才队伍”管理细则,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专家人才队伍的职责,制定人才队伍跟踪管理与评价机制。其次,打造“三支人才队伍”联络沟通网,让不同类型人才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营造人才队伍协同发展的环境,实现档案人才跨领域合作。再次,充分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档案工作者发挥示范作用。最后,各地档案机构可采取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进行业务指导、开展现场教学、召开座谈会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用好各地“三支人才队伍”,使其作为地方档案事业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

搭好引才平台 扩充人才增量

    当前,受到计算机、网络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大量技术工具的融入增加了档案工作的难度,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正朝着智能化方向逐步迈进。同时,档案社会化服务范围的日趋扩展与服务形式的多样化,让档案事业发展必须更加关注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内涵式发展即成为档案事业未来发展的主轴。

    面对档案事业现代化两个不同维度的发展方向,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视野须跳出单一的档案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定位,根据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持续扩展与丰富档案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打造一支既能解决业务问题,又能处理棘手技术问题;既能指导归档机构规划开展档案整理工作,又能为各级各类政府职能机构提供政策咨询的多元化人才队伍。具体而言,不同类型档案机构的人才需求类型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档案学专业人才,熟悉并了解国家层面制定的各类档案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与规范,能够熟悉档案从收集到利用的全流程,对档案馆馆藏十分熟悉,能够通过各种档案检索工具准确定位所需档案,并对不同归档单位档案存储与使用状况了然于胸,能够为档案科学化管理提供专业应对方案,这是档案人才队伍中最急需且要求最高的人才类型。第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应用人才,能灵活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数字档案管理搭建技术环境,为大量数字档案的生成与接收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打造专题档案数据库,开展档案智能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数据处理与分析人才,智库服务是新时代档案机构面向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的高质量服务内容之一,这使得档案机构必须具备有档案数据解读与分析能力的人才。一方面,需要数据生成与处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需要熟练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与方法,挖掘档案隐性知识与构建档案数据关联关系网,为智库成果的产出提供技术保障。第四,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专业人才,档案机构智库服务的对象为政府机构,而对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过程、决策机制、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智库做好充分准备,以此促进智库精准定位政府机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不同类型政府机构的智库服务,同时能够对国家各项政策进行预判与解读,在智库服务方面协助档案机构超前布局,及时掌握政策走向,开展智库成果的孵化与产出。

搭好育才平台 提升人才素质

    育才是档案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传统的人才队伍培育机制相对单一,往往通过提供继续教育、选派挂职锻炼、组织学术与业务培训等方式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缺少提升人才综合业务能力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考量。今年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指出,要“把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和教育培训”。

    新征程上,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的培育要着眼于加强现有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充分利用好地方优质资源,拓展人才培育思路,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全面提升档案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一,各级各地档案主管部门要制订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规划,定期召开地区档案人才工作会议,将人才队伍培育纳入各级各地档案工作考核指标体系,重视档案人才队伍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提升。第二,充分发挥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方式,鼓励专家型人才在各自领域、各自单位、各自岗位以实践人才梯队或学术创新团队的形式开展人才培育工作。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档案学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辅助作用,通过邀请各类专家型人才做学术报告与技能讲解、组织学术会议、开展学术研究项目遴选、组织学术成果评奖等方式,引导基层档案工作者开展实战型的学术与实践能力训练,打造兼具学术与业务双重能力的档案人才队伍。第四,启动档案人才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好各地开办档案学专业的高校院所,通过校、馆、局之间的协同合作,面向各级各类档案工作人员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包括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学术指导、合作建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等,借助高校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师资优势,强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拓展相结合的培训与指导方式,全面提升档案人才队伍的素质与能力。

搭好助才平台 驱动人才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我国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来自行业内部的创新,而人才队伍在观念与能力方面的创新是动力之源。推动档案人才队伍观念创新,一方面,要对档案工作人员持续开展理论培训与创新活动引导。各级各类档案机构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参加由中国档案学会及各分支委员会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与业务培训活动,通过与同行进行学术业务交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与创新意识,进而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新动力。另一方面,为青年档案工作者提供持续学习与开阔眼界的机会,如邀请学界或业界专家开展实地讲学与业务指导,围绕行业前沿问题与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座谈交流,摆脱档案员只搞业务工作的单一思维方式,通过接触前沿知识与高新技术工具,启发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思维。

    档案人才队伍的能力创新主要依托各类创新实践平台的历练。一方面,各级各地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学会要加大对档案创新项目与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为依托,加大对青年人才团队的倾斜力度,鼓励引导青年群体开展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技术合作研发。另一方面,依托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开启档案馆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式育才助才的模式,开展联合基础性研发项目,让更多青年档案工作者参与其中,通过学术与科技层面的实践锻炼,提升青年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各级各地档案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引才、用才标准与规划制定的职责,各类档案机构则要扛起育才、助才的重任,用好全国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由此,我国档案人才队伍必将呈现出欣欣向荣、人才济济的景象,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大戏在缤纷多彩的人才队伍建设大舞台上定将唱得更加有声有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0月19日 总第404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