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简”述历史 “牍”懂中华

——甘肃省酒泉市档案馆加强简牍档案管理工作纪实

作者:张 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10-08 星期日

    汉简是丝绸之路上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也是研究秦汉史、中西交通史、西北民族史等的重要宝库。甘肃是近代以来最早发现汉简的地方,酒泉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其干燥的自然环境为汉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保存条件。

    早在几年前,甘肃省酒泉市档案馆便了解到酒泉民间散存一定数量的汉简。为抢救和保护好这些古代的边塞“百科全书”,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档案局(馆)积极作为,主动参与到汉简收集保护工作中来,多次组织工作人员深入民间,与汉简持有人进行协商沟通。

    2017年,市档案局(馆)向国家档案局申报了《汉简的征集保管和研究开发项目》,申请到项目资金100万元。通过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市档案局先后两次从汉简持有人手中征集到汉简134枚(第一次征集到47枚,其中印模1枚;第二次征集到87枚,其中35枚为对方捐赠)。其间,为保证汉简的真实性,市档案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到甘肃省简牍馆,邀请专家对该批汉简进行鉴定,在专家的科学建议下,最终以合理的价格确定了征集计划。

    将汉简征集进馆后,如何让这些汉简拥有一个“安居之所”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呢?市档案馆专门打造了档案特藏室,并购置了保密柜、防磁柜,加装了两个高清远红外线监控。在对这批汉简进行系统整理后,市档案馆为这批汉简一一制作了标签牌,将其依次放入有机玻璃瓶,用锦盒包装,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干燥、稳定、洁净的“家”。

    今年,市档案馆邀请市博物馆专业人员用红外线相机对该批简牍档案进行了高清拍照,组织工作人员对汉简的尺寸、质地、完损度进行了详细标注,并进行编号,让这批汉简拥有自己的“身份证”,还建立了馆藏汉简目录清册及电子档案。

    追溯简牍文明,接续中华文脉。下一步,市档案馆将积极推动对该批简牍档案的保护开发利用,在规范整理和科学安全保管简牍档案的基础上,与甘肃省简牍博物馆、西北师范大学、酒泉市博物馆联合开发,聘请简牍专家、文史学者参与到“读简”活动中来,充分挖掘简牍档案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组织工作人员对简牍档案进行文字校勘、翻译,分类整理,编辑出版相关文献资料,方便社会各界查考利用;与甘肃省简牍博物馆、酒泉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以汉简为主题的档案展览,通过实物与文字注释的形式展现汉简背后的历史;利用汉简独特的档案历史文化特色,与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开发一批以汉简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发制作以汉简故事为主题的漫画和动漫作品,真正使馆藏简牍档案“活”起来。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28日 总第4041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