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新媒体对档案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提升

作者:崔志华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9-27 星期三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档案文化传播的体裁、形式、方法和手段也随着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新媒体为档案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发挥“三个优势”,拓展档案文化传播新途径

    新媒体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融媒渠道,通过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多种新的途径。

    发挥新媒体网络传播优势,为档案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能。以往,许多档案部门将档案中的图片、声音、影像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之成为数字文化遗产,方便保存、传播、管理和再利用,但是在快速、广泛地让社会大众了解档案文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然而,新媒体平台可以发挥网络优势,将档案文化的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进行快速多元化传播,“数字+网络+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推进档案文化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智化发展。

    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为档案文化的互动传播提供新体验。新媒体平台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社交性的特点,这使传统档案文化的传播不再像广播、电视、报纸向人们进行单向信息传输,而是可以实现多方互动交流。例如,当新媒体平台播放短视频或进行现场直播时,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留言、发弹幕等方式与发布者进行互动交流。与此同时,新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定期传播的规则,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为专家学者和档案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交流讨论的平台,更好地促进档案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发挥新媒体融合性强、精准定位的优势,为档案文化跨界合作提供新机遇。当前,新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档案文化与文博、非遗、旅游、教育等领域的结合,共同推出具有档案特色的视听产品和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档案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此外,在繁荣发展档案文化的同时,也能使档案文化拥有新的商业生命力,通过产业化发展和产品创新,不断激发档案文化生命力,为传承弘扬档案文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突出“三个层面”,扩大档案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

    档案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传播方式有限、受众面窄,以及受众人群的年龄、学历、专业等因素的影响。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为档案文化的传播扩大了受众范围,也增加了受众对于档案文化的兴趣及喜爱。

    突出一个“活”字,让更多人喜闻乐见。新媒体为档案文化提供了更加活泼、有趣、轻松的传播展示方式,丰富的场景元素,幽默生动的内容,可视化的呈现形式,亲切的表达方式等,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的关注,为他们所喜爱和接受。例如,陕西省档案馆“秦时明月汉时馆”官方抖音号,紧跟热点拍摄制作的《档案人十二时辰》“三部曲”和《未来档案馆什么样?》《榜样的力量——赵梦桃》等动漫短片,一经发布就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突出一个“变”字,使受众更具广域性和延长性。新媒体的特性决定了档案文化的受众范围扩大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受众有不同文化背景,生活在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同时,受众可以在新媒体平台根据个人需求,不定时、不限量反复观看档案文化产品。对于有新媒体操作技能的人来说,还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使用专业软件重新加工内容再次传播。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既是接受者,又是传播者,有时还是监督者,新媒体延伸了档案文化传播链条。

    突出一个“准”字,满足受众个性化、分众化、精准化的需求。新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精准定位、定向推送,为受众推荐个性化的产品。如,借助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其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算法,可以使档案文化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传播推广效能的最大化。

用好“三个特性”,推动档案文化价值传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10.47亿人、10.44亿人和10.26亿人。这些数字表明,档案文化传播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受众和新的传播媒介。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提升档案文化价值的引领性、创新性和传承性,需要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手段上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增强档案文化价值的引领性,守好“主阵地”。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档案文化传播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在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以权威的内容,打造权威话语主体,构建主流话语体系,把握好时、度、效,增强主流价值认同,切实做好舆论引导。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国家档案局面向全国档案系统组织开展的“凝百年之辉,筑兰台之梦”主题微视频征集活动,收到档案故事类、档案工作类、建设项目类、脱贫攻坚类、防疫抗疫类微视频2100多部,通过档案和档案工作充分展现了党的伟大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使命、新作为和档案人的新担当、新风采。

    提升档案文化价值的创新性,唱响“主旋律”。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逐步由说教式向互动式传播转变,一些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的热播,发挥了档案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中的独特作用。例如,四川推出的“千人读档”云接力活动,通过资源整合、社会互动、广泛参与的方式,让人们聆听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源头和初心故事,感受到红色家书里蕴含的坚定信仰和家国情怀,震撼于川陕革命根据地2万多名红军烈士用生命践行的无悔誓言,感动于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无名烈士墓无言丰碑诉说的忠诚故事。

    突出档案文化价值的传承性,当好“主力军”。文化传承是国之根本。档案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赋予了档案原件更为丰富鲜活的内涵。提升新媒体产品文化传承功能,是实现文化价值有效传播的关键所在,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自我再生的有效途径。例如,中国档案报社制作推出的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系列微视频,以档案馆馆藏珍贵档案史料为依托,将《竺可桢日记》手稿、南浔铁路规划图、《中药大辞典》原稿等档案文献遗产以直观、真实的视觉方式加以呈现,展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带给人们全新的视听感受和强烈冲击力。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档案馆推出的百集系列短视频《档案里的新中国科技》、云南推出的《红色档案·抗美援朝云南记忆》、四川推出的《四川红色微档案》等微视频,让档案文化焕发出时代光彩,彰显出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让档案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25日 总第404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