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深化局馆协同、推进依法治档、夯实业务根基,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部门——

奋力打造祖国北疆兰台亮丽风景线

作者:本报记者 李安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9-18 星期一

    奋进新征程,祖国北疆兰台一派奔腾向前的亮丽景象——

    局馆协同配合、上下贯通、衔接顺畅、执行有力的档案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修订入选“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法治事件”;《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档案》《国家的孩子》等一批红色档案专题片重磅推出;自治区档案馆被授予自治区直属机关“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称号……

    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十四五”全国、全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持续补短板、强弱项,固基础、提质量,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档案力量。

局馆协同、互促共进,党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优势充分彰显

    今年8月下旬,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四川、江西等地档案部门就“加强档案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题调研,为加快推进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把脉问诊。像这样就某项重点工作,局馆联合行动、共同推动落实的场景,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已成为常态,而这主要得益于局馆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

    自治区档案部门立足区情实际,坚持务实创新,积极探索建立局馆协同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自治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协同工作暂行办法》印发,明确了重点工作协同推进、专项工作分工合作、日常工作紧密联系的局馆协同工作模式。

    针对重点工作,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通过建立局长办公会暨局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推进自治区档案工作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推动建立“一盘棋”工作格局,形成了重要事项共同决定、重要文件联合印发、重点工作联合推进的工作模式。

    一年多来,双方在共同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修订、国家档案局综合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档案工作实绩考核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自治区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升级改造项目立项、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档案文献展布展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重点建设项目验收、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等专项工作方面,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档案局)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自治区档案馆有效发挥专业优势和人员力量优势,制定了具体协同办法,明确协同范围和工作内容,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协同措施,积极探索可以最大化发挥双方优势的契合点,确保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实现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公共服务“双促进”“双加强”。

    今年初,阿拉善新井煤矿事故发生后,自治区档案部门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安排,指导阿拉善盟档案部门及时介入,顺利完成相关档案归集工作,并在全区范围内总结推广经验做法。近期,会同自治区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印发了《关于做好主题教育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级档案部门主动加强业务指导,确保主题教育档案资料齐全完整、系统规范。

    为持续深化局馆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日常工作统筹,今年,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制定出台了《协同推进重要工作事项沟通协调会制度》,要求局、馆有关业务处室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对重点协同事项每两个月“一对账、一讲评、一安排”,全面加强工作调度,科学合理摆布工作,在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中做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紧密协作。

    “通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可以看出,局馆协同工作机制既符合工作实际又务实高效,使党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优势和档案馆专业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推动自治区档案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自治区档案馆馆长李淳仁介绍道。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档案管理处负责同志对此也深有感触:“我们和自治区档案馆在思路理念、目标任务、内容载体等方面积极融合、深度结合、互促共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谋档案、抓档案、强档案,达到了‘1+1>2’的协同效果。”

修规立法、建章立制,依法管档治档能力持续增强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依托,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是国家治理效能的保证。由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档案部门规章、档案标准规范等构成的档案法规体系是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深入推进依法管档治档,不断提升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启动全区档案制度建设工程,积极推动自治区档案法规制度立改废释工作,修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并入选“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法治事件”;修订自治区《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适用规则》和《档案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定《关于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等,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不断走向依法治理。扎实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认真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要求,建立完善局馆联合执法模式,稳步推进全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有效提升全区档案法治意识和工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经2022年11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施行是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法治建设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必将为提升自治区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新时代自治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今年以来,自治区档案局、自治区档案馆持续深入推进自治区档案法规制度规范建设工程实施,制定《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旗县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等规范;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重特大事件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力争2024年初通过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蒙古文档案管理规范》《著名人物档案整理规范》已申报国家档案局档案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力争实现内蒙古档案业务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零突破。

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档案馆业务建设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业务建设是档案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档案工作者的主责主业。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自治区档案馆立足“政治建馆、业务立馆、科技强馆、服务兴馆”的工作定位,以迎接副省级以上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为契机,以开展“业务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在档案接收征集、开放利用、资源开发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夯实档案业务基础,切实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自治区档案馆将2022年确定为“制度建设年”,在认真梳理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或修订《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务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等88项制度,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制度汇编》,积极构建涵盖党务、政务、业务、事务方面的制度体系和职责清晰、制度明确、流程规范、执行严格的管理体系,全面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靠制度用人管人的机制。

    档案资源体系进一步优化——

    自治区档案馆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内蒙古记忆工程”,研究制定档案接收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区直单位档案业务指导和接收力度,接收“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珍贵档案资料进馆。同时,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档案和疫情防控档案归集工作,积极构建多元化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群众档案利用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民有所呼、档有所应。自治区档案馆不断加大档案开放审核力度,2023年稳慎有序向社会集中开放馆藏档案19.1万件,网上公开目录由2021年的2万条增加至32.6万条。同时,积极推进档案数据资源共享提质扩面,建成并不断优化全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和内蒙古“掌上查档”微信小程序,全区12个盟市、104个旗县级综合档案馆全部接入内蒙古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实现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联通,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档案资源开发硕果累累——

    自治区档案馆深入挖掘馆藏资源,精心制作“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清末垦务档案VR展”,推动线上线下展览深度融合;联合内蒙古主流媒体,开展全区百家档案馆(室)百部红色(特色)档案视频(微视频)展播活动,以档案视角生动展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讲述好内蒙古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生动故事,更好地汇聚起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自治区档案馆推出《齐心协力建包钢》等红色视频,用鲜活画面展现最为真实的红色记忆。同时,持续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目前,正在积极筹办“守望相助 团结奋斗”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档案文献展,助力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此外,自治区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由2022年底的71.8%提升至90.5%,馆藏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数字化率均达100%,档案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科学调整优化馆库功能布局,升级改造档案安全设施设备,档案安全防护能力得到新提升;评选全区档案系统“三支人才队伍”,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档案业务基础全面夯实。

    牢记嘱托启新程,不待扬鞭自奋蹄。下一步,自治区档案部门将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要求,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使命,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打造祖国北疆兰台亮丽风景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9月18日 总第4037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