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澳门功德林寺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作者:杨开荆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6-16 星期五

    澳门无量寿功德林寺院位于三巴仔街,由爱国维新人士观本法师与一众佛学大师及社会贤达于1924年创办,为岭南地区首座女子佛教学院,对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作出重要贡献。寺院中藏经阁的文献弥足珍贵,2023年5月24日,《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令澳门深厚文化底蕴在国际社会得到彰显。这批文献遗产有古籍、手稿、名人书信、字画、老照片、贝叶经等珍贵文献6000多件,主要是清初至20世纪中叶,也含少量明末典籍。功德林的文献遗产印证了澳门在提升女性地位、推进佛教中国化以及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方面的世界意义。

    一、女子佛学院及文献的形成

功德林寺院主殿堂

    澳门无量寿功德林寺院的创办与爱国维新人士观本法师(1868—1946年)密切相关。观本法师俗姓张,名寿波,号玉涛,法名观本,法号明一。他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20世纪初,中国处于剧烈变革时期,观本法师正是这一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戊戌变法时期,澳门是维新派人士活动的阵地,他们在澳门创设学舍、图书馆等,成立戒鸦片会、戒妇女缠足会、阅书报社等组织,积极开展各种救国救民活动,提升民众社会文化素养,唤醒民众的爱国情怀。

    观本是康有为门下弟子,与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是志同道合的战友。1895年,观本与梁启超等广东举人一起联署光绪皇帝反对出卖国土的《马关条约》,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他与康梁等逃往日本,继续学业,并积极开展华人教育及兴邦爱国的活动。由于时局不安,屡遇挫折,经历重重变迁,他于1914年皈依天宁寺著名的冶开和尚门下,专修净土法门,改法名为“观本”。1915年,观本与家人搬到澳门生活,于家中设念佛道场,并积极开展讲学活动、创办佛学社等,期望通过佛学教育推动社会进步,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1924年,观本捐出澳门房屋,筹办无量寿功德林寺院,得到姻亲简照南(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创办人)家族、何东夫人、佛学大师以及一众社会贤达的支持。寺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禅宗和净土宗兼容的寺院,也是澳门少有的正信佛教寺院。寺院创设的目的,是为女信众提供佛教修道的场地,为平民女子开办义学,充分体现了澳门的进步、开放与包容。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功德林寺院成立,并制定多项章程,明确了寺院成立的宗旨、目标等。寺院成立后,观本法师、著名的冶开和尚、朝林和尚、竺摩法师、虚云和尚等佛学大师在寺院中讲学或支持学院的发展,给寺院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献遗产,如档案、手稿及照片等。抗战时期,不少文化名人因避战而聚居功德林寺院,他们在此进行思想交流、举办佛学讲座,给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反映了澳门在这段特殊历史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瑰宝丰富

    早在几年前,澳门文献信息学会便开始研究功德林寺院藏经阁资料,组织学生及专业人员对寺院文献进行整理,并得到寺院住持的指导及寺中比丘尼的帮忙。整理中发现,藏经阁中所藏资料大部分为清初至民初的古籍,也有少许明朝晚期的书本,还有老照片、信函、手稿、名人字画等。文献载体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纸本、缣帛、金石、木刻、贝叶等,弥足珍贵。

    (1)佛教经典

    寺院中收集的经书十分丰富,以经、律、论为主,涵盖佛学研究、文化艺术、国学、道德伦理、商学、哲学等方面。例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莲池大师的修行笔记《竹窗随笔》,包含大师的求道过程、见闻、对教理的辨析以及对生活的感触等,从中可以看到一代大师的智慧结晶和气质风骨。另外,还有《金刚经五十三家注解》《大藏经》《莲华经》等。

    (2)手稿信函

    寺院作为佛学院,保留了法师讲课的资料及学员上课的笔记。在法师的遗物中,还有不少信函,包括冶开和尚、梁启超以及各地僧人居士的亲笔函,对于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寺院的具体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还有一批手抄本书籍,主要是国学典籍,包括四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手抄稿等。难能可贵的是,早在学院成立不久,寺院的负责人便对藏经阁的典藏进行了认真整理,并抄写了目录资料,对文献的保存和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3)贝叶经

    贝叶经就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源于古印度。功德林馆藏8捆(册)贝叶经,以绳穿过叶面上的孔,并用与贝叶一般大小的木质夹板为封面及封底固定,采用便于携带装订的形式,外侧两面均涂有金漆,全套保存良好。此套贝叶经用古缅甸文刻写,据笔者与西藏相关专家查考,刻经时间约为19世纪初。由于观本法师曾经游历缅甸半年,很可能是他从缅甸带回澳门的。

    (4)档案史料

    寺院中的档案包括系列制度、官方文件、会议记录、办学资料等,真实记录了这座女子佛教学院的发展历程。如,1924年签署的《送产契约》,就是观本法师捐赠澳门房屋的见证。还有由观本法师和简照南家族,以及高僧一起制定的《功德林尼院肃众清规》《澳门无量寿功德林章程》《组织功德林尼姑堂立案章程》《虔修行善会(功德林)》等。

    除此之外,功德林寺院还有大量名人字画、牌匾、楹联等。

    三、文献遗产的内涵价值和世界意义

    (1)提升女子地位

    女性的社会地位一向备受关注。西方国家的女性意识觉醒诞生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学界开始关注女性主义。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清末,澳门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维新派人士在澳门积极推动废除妇女缠足的习惯,开办寺院支持女子就读。可以说,功德林寺院的创立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举措。受此启发和影响,何东家族在香港创办了宝觉女子书院、观本法师在广州也创办了同类女子佛学院“陶轮学社”等。

    由此可见,女子佛学院创办人的国际视野极为重要,不仅为女性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的窗口,还拓宽了女性的视野和眼界。功德林馆藏的文献便见证了女性地位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意义。

    (2)见证著名高僧和社会贤达的贡献

    观本与梁启超是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同属康门学子,关系密切。功德林寺院保存有梁启超写给观本的亲笔函件,大都是他们在日本办学时期的通信往来。

梁启超致观本法师的亲笔函之一

    禅宗泰斗虚云和尚曾经在功德林寺院讲课,留下了大量手稿和书籍。清朝著名高僧印光法师参与修订《澳门无量寿功德林规章》,并就其中的条文提出了指导意见,留下了亲笔信函,以及对《规章》的校正笔记,这些手稿均保存在寺院中。简照南及其家族、何东家族对功德林寺院的创办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相关资料、照片也被留存于此。

    一代高僧竺摩法师曾在功德林寺院隐修5年,他在这里的讲座吸引了来自澳门、香港和内地的大量听众。其间,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常到功德林寺院与竺摩法师交流佛学及书画文化,因此留下了不少字画、墨宝和佛学著作等。还有中国佛教总会创始者冶开和尚的信函,以及朝林和尚等著名高僧的史料,非常珍贵。

    二战后,不少高僧离开澳门,前往美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地,进一步传播佛教文化,也让功德林寺院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四、功德林文献遗产申遗历程

    在澳门基金会的推动下,澳门文献信息学会早于2008年便开始为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做准备。目前,澳门已有3项文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分别是天主教澳门教区档案文献(16—19世纪)、澳门功德林寺档案和手稿(1645—1980)、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1886)。

    笔者2001年开始对庙宇进行研究,偶然发现了该批文献,经过多年的持续研究及与相关专家的讨论交流,逐渐了解到该批文献的重要性。从2013年开始,笔者便组织澳门文献信息学会同仁准备申报计划书。2015年,澳门文献信息学会提交了申报书,经过严格评审,申报于2016年正式通过,功德林寺文献遗产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之后,澳门文献信息学会与澳门城市大学澳门世界记忆学术中心联合开展了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如带领大学生参观、到中学作讲座、鼓励研究生进行相关研究等。同时,不断加强与世界记忆项目相关专家的探讨交流,邀请相关官员到功德林寺院深入走访,在宣传澳门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底蕴的同时,为进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作好准备。

    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过程艰巨而漫长,而且每个国家每届只有两个名额(跨国提名项目则不受名额限制)。在国家档案局的支持下,澳门团队整理好申报材料,通过多轮的严格评审,同时不断补充素材,最终由国家档案局向世界记忆委员会提出正式申报。

    功德林寺院的文献遗产作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文明进步的“见证者”,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新时期的文化发展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推动世界稳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特殊意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5日 总第399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