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发扬兰台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记河南省档案馆驻村第一书记王帅辉

作者:宋慧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6-01 星期四

    春风温润,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的连翘种植基地里,金黄色的花朵满枝绽放,蝴蝶、蜜蜂翩跹飞舞。村民李大汉一边仔细地修剪着连翘枝叶,一边和来基地察看的河南省档案馆驻村第一书记王帅辉唠着嗑。“像这样往下扎的枝不会结果,一定得摘掉,剩余的今年都可以挂果啦。”

    “年龄大了,外出打工也没人要,连翘种植基地成立后,不用离开家一个月就能挣3000元,日子宽裕了,心里比蜜还甜。”李大汉笑眯眯地说。韵沟村地处巩义市夹津口镇南部山区嵩山北麓,土地贫瘠,沟壑纵横,人均耕地少。当地政府请专家调研后,选定了适合本地生长、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材作物连翘,引进企业合作发展。深山坳里1100亩的荒山荒坡种植了15万株的连翘,成为巩义市最大的连翘种植基地。这里除了种植连翘还套种了冬枣和樱桃树,还种有橡子树1000余亩、果木600余亩,其它林地5000余亩,村民们不但可以务工拿到钱,还有一定分红,极大改善了村民生活。

    远眺群山,心旷神怡,王帅辉脑海有了新规划,要把山上的美景向外推介,建成两条全长7.1公里的上山步道,吸引郑洛周边的驴友团到韵沟村登山、观景,拍摄抖音短视频,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继续大力种植千亩中草药,投资近1.2亿元建设“大地之约 山谷觉醒”民宿……

    王帅辉,2011年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这位“80后”的年轻人,高大利索,有着当代年轻人阳光开朗、不惧困难的个性。2020年通过遴选到河南省档案馆工作后,他第一年就积极报名下乡。入村以来,面临着有些村民不配合、班子不健全、党支部联建活动少、水灾疫情轮袭的严峻考验,他抓党建,健全“两委”班子,狠抓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组织功能。积极围绕“四项”职责任务,以党建为引领,统筹做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他坚持树立为村为民服务导向,开展大走访活动,察民情、解民忧,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抓帮扶,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开展动态监测帮扶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严格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安排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2021年排查出监测对象3户8人,这3户均为突发严重困难户,“7·20”水灾时房屋受损。紧抓群众增收扶志,在完成基础档案资料收集的同时,更注重解决群众实际生活问题。

    当得知村里美丽乡村工程需要建筑人员时,王帅辉主动找到美丽乡村工程负责人,推荐脱贫户李娃、韩二省到该工程务工,每人年收入增加4000元。去年11月疫情再次来袭之时,按照“一名党员+一名脱贫户”模式进行卡点值班,增强了对脱贫户的“扶志”效果和群众不返贫的信心。

    他积极抓发展,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灾后重建并行推进。2021年初,韵沟村被确定为郑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试点村,为了更好地配合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实现韵沟村创建生态3A乡村,2021年王帅辉利用第一书记扶贫项目资金114万元,打通了张之朴纪念亭以及东延至神仙洞、双香炉景点的3200米登山步道,与南岭口、嵩山大峡谷步道互联互通,实现了“人在山中走,山在人群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山里土地缺少,经常出现群众不理解、阻挡施工的情况,王帅辉便采取每天在山上现场办公的方式,耐心向群众讲政策,协调推动项目有序推进。

    2022年7月1日,对于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和登封市唐庄镇郭庄村两村村民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两市两村间的河沟上架起了“连心桥”。“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好啊!为我们两个镇接通了乡村致富路!”韵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利激动地说:“我们盼这个桥修通盼了6年。投资了260万元、建了4个月,现在桥修好了,190米长、16米宽的桥可以同时跑4辆小轿车,为两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韩根上是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村民,行走在刚刚通车的韵沟村到郭庄村的大桥上,他竖起大拇指:“现在去登封不用走小路绕远路了,王书记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登封来咱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好啊!”

    这条路原是巩义市夹津口镇韵沟村与登封市唐庄镇郭庄村连接的最近的一条人行小路。路从沟底穿过,坑洼狭窄,车辆无法通行,很多路过车辆都有在此熄火的经历。特别是汛期,一旦雨水过大,通行危险系数大增。两村若走另外的主干道,则需绕行3公里。2022年初,在王帅辉的多方奔走下,巩义市夹津口镇与登封市唐庄镇多次沟通,定点帮扶单位河南省档案馆有关领导也多次到现场指导,并在两市之间积极协调,决心要为群众修好这条“断头路”,方便村民出行,促进两地交流,共同架起这座“连心桥”。

    桥通了,党心与民心相融了。看到从韵沟村到郭庄村的桥修通了,两个村的村民心里乐开了花。“现在我们去韵沟,10分钟就到了。”郭庄村村民李三花说。她经营着一家老豆腐磨坊,经常来韵沟卖豆腐。以前得绕小路,是条单行道,路的一边还临崖,望着深不见底的山谷心惊胆战,遇到对面来车还得一点点倒回去。如今路宽了,用时短了。今年,李三花决定扩大规模,通过这座乡村振兴桥实现自己的乡村产业致富梦。

    驻村以来,王帅辉积极协助韵沟村争取项目:新修道路和登山步道,新建桥梁和安置房,引进社会投资的民宿也于2022年4月正式对外营业。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他个人为韵沟村协调液化气和饮用水,有效缓解了村里停水停电做饭难的问题,使受灾群众吃上了热乎饭。此外,他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产业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使全村村民收入得到稳定增长。

    谈起王帅辉为群众做的好事,韵沟村流传着这几件事。

    有一天晚上8点多,刚下过雪,脱贫户老李给王帅辉打电话,着急地说他们家养的几头猪卖不出去,让帮忙想想办法。晚上9点半,脱贫户老丁也踩着雪深一脚浅一脚地来找王帅辉,让帮忙销售自家的猪。

    老李和老丁都是脱贫户。老丁60多岁,之前家里有4口人,后来爱人生病去世,一个儿子车祸去世,剩下一个儿子还有精神障碍,一个字——“难”啊!作为第一书记,王帅辉肩上的任务就是防止脱贫户再返贫。然而,帮忙联系买家的过程并不顺利。韵沟村地处深山,海拔800米,距离巩义市区近30公里,交通不便。再加上疫情原因不允许堂食,很多酒店预订后又退单,而且,山上连续多天下雪路滑,上下山很不容易。别说外人这个时候不愿意上山,村里人也很少下去。

    王帅辉一天最多的时候打过100多个电话,手机打到发烫,多次联系才找到了几家愿意前来买猪的企业,总算是帮老丁家卖了两头大猪,帮老李家卖了8头小猪。在王帅辉心里,驻村就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不管多小的事,对于群众那就是大事。

    还有一次,王帅辉打算趁周末去海上桥村学习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走到瑞阶路时,看到东北方向的地里浓烟滚滚,火借风势正迅速向北蔓延。一名环卫工正拿着铁锨灭火,正好一辆洒水车从东向西驶来。于是,王帅辉迅速下车和环卫工、洒水车司机组成了临时战斗小组,拿起水枪钻进浓烟中灭火。经过近半小时的奋力扑救,终将大火完全扑灭。

    另外一次,王帅辉从市里开完会回村,路遇一起车祸,第一个伸出援手,未留下姓名默默离开。“任何人看到后都会去做,何况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后,当发现是王帅辉做的时,他淡淡地说道。

    谈到家庭,王帅辉觉得愧疚。驻村地点和家相隔不远却极少回去。在建安置房期间,他一个月没有回家,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工地。有一次,他在安置房工地现场接到了孩子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要孩子销假入校的核酸检测证明,才知道孩子生病请假住院,而家人为了不影响他的工作没有告诉他。

    王帅辉说,作为一名在档案部门成长起来的驻村第一书记,韵沟村的脱贫与振兴离不开河南省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河南省档案馆充分发挥强有力的后盾保障作用,从人财物等方面为定点帮扶工作提供全方位支持。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韵沟村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作为驻村帮扶单位,每年春节前,省档案馆都会和村委会一起给脱贫户、监测户、突发大病户等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物品。2021年,面对特大暴雨灾害,省档案馆第一时间协调社会各方为村里捐赠了6.9万元的生活物资和3000余元的防疫物资。得知韵沟村村委会一楼因暴雨受损严重,省档案馆出资10万元支援韵沟村灾后重建,并捐赠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用于建设韵沟村党建阵地。在河南省档案馆主要负责人的积极协调下,韵沟村申请到了河南省残疾人基金会捐赠的价值10余万元的云听卡300张,用于全村群众开展党史教育、网络学习,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省档案馆各处室也纷纷为困难学生、留守儿童捐款捐物,看望慰问群众。

    现在的韵沟村,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村、郑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净水材料主要批发地,韵沟村立足生态特色,绿化道路、打造小游园、改造庭院、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等,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山上负氧离子高,空气清新,每年有近10万名游客慕名而来。一些文化人士也应邀进驻韵沟村,建设泥塑石刻文化长廊、文创基地,妆点美丽乡村。

    如今,走在韵沟村,村民们忙着招徕游客到由石窑洞改造的自家民宿休闲娱乐,拿出各种土特产向游客介绍。外来旅游度假的人们忙着拍照、发视频,蓝天白云下的国旗随风飘扬,孩子们的歌声无比嘹亮,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6月1日 总第3990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阮伸伸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