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与兰台相约

——记天津市公安局档案处工作人员杨建

作者:本报记者 郑艳方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3-03-30 星期四

    在天津市公安系统,提到档案查阅利用,大家都会想到“史档有约”。“史档有约”网上查档服务是天津市公安局档案处工作人员杨建于2017年开通的。而要说起杨建与兰台相约的日子,则已超过20年。20年间,在与兰台相伴的日子里,杨建感悟着档案工作的平凡与崇高,也品味着其中的诗意和浪漫。

做查档“最强大脑”

    杨建1989年从警,2002年7月从市局110指挥中心调到档案处工作。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公安工作一线,也是他坚守兰台20年的开始。他这么形容工作内容的变化:“如果说之前的公安工作紧张忙碌,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压得人喘不过气,档案处的工作则更像一座滴滴答答的钟表,每天工作离不开整卷、录入、查档,有着稳固的节律。”

    稳固的节律让杨建静下心来,将事业的根基越扎越深、越打越牢。他十分重视学习与思考,不只在刚接触档案工作时加强学习,更是20年如一日坚持学;不仅学基础知识,还关注前沿问题;不是停留在书本,而是学以致用。通过对室藏档案一页页地甄别、分类、整理、编目,他对各类档案的存放位置了然于胸。正是得益于这股恒心和韧劲,他成为档案处公认的查档“最强大脑”,查档时能够做到“提名知卷”,精准定位,手到擒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大年初一,他返回单位值班备勤,迅速组织人员深入档案库房查找2003年“非典”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档案资料。经过一夜奋战,他查询汇总了完整翔实的信息,为市公安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天津市督办一起扫黑除恶专案中,他精准查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前科材料,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信息支持。

    练就“提名知卷”的本领,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这背后是对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杨建看来,“这些档案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是天津公安发展的见证。把档案守护好,就是把历史守护好,这是档案工作者的责任。”责任激发主动性和内驱力,生发归属感和成就感,“档案工作虽然平凡,但只要怀着责任感、使命感去干,就会带来踏实的归属感和满满的成就感。”杨建说。

深受档案工作滋养

    与兰台相伴越久,杨建就越感到档案工作的厚重:丰富的档案资源像天上的群星一样在人类灿烂文明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同时,他敏锐意识到,近10年来,信息技术指数级的发展对传统档案工作形成了巨大冲击。比如,科技强警、科技赋能要求公安档案工作积极拥抱大数据等最新科技成果,但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性,利用新技术时如何确保档案安全是绕不开的话题。再比如,从电子文件形成源头进行规范,将电子文件收集归档贯穿业务系统全过程,需要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积极沟通,在业务系统开发建设时予以充分考虑,这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推动。

    面对这些问题,杨建保持既务实又开放的态度。既然数字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和突破点,那就从这一点着手,以档案工作服务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来减少阻力,在建设过程中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他牵头组织开发了公安档案条目录入系统,整合了档案信息数据,提升了档案条目查询利用效率。

    因为工作出色,杨建在2015年和2019年两次获得“天津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9年立个人三等功,并多次获得嘉奖。对杨建而言,这些荣誉固然是对他的肯定与褒奖,但更有价值的收获他早已在与兰台相伴的日子中得到,那就是档案工作为他的心灵世界提供的深深滋养。

    “我以前看世界时单纯从现实出发,看一束光就是一束光;从事档案工作让我拥有了多维视角,现在看一束光,看到的是绚丽的光谱。档案工作给了我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眼光,给了我历史、人文、理性的多维视角,让我的心中充满敬畏感,也激发我探寻世界的好奇。”杨建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每名党员都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杨建就是如此。每一名奋斗者如涓涓细流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共同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3月30日 总第3963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