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移动互联时代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探究

作者:施琦敏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11-01 星期二

    移动互联和新媒体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催生了信息传播发展的新趋势,在线搜索、碎片化阅读成为当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同时,网上商务、网上政务也正深刻影响着社会公众的工作生活。城建档案记录着城市发展进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本文聚焦移动互联环境下在线搜索、碎片化阅读、网上政务服务等特点,围绕如何更好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就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移动互联时代,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和压力

    当今时代既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万物互联、移动互联的时代,也是一个城市迅速发展,新城不断涌现、旧区加快更新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

    (一)社会利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特别是把城市更新提到新的高度后,城建档案资料的利用需求也不断增加。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方面,随着更新改造的加快推进,社会公众对于城建档案的利用需求也越来越大。截至2021年11月30日,广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审批总数已达12124台。在这些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过程中,需要住宅原有的用地资料、地质勘探资料、房屋结构资料等;在历史建筑修复过程中,需要该建筑原有的建筑设计资料;在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过程中,需要弄清楚小区的用地资料、规划资料及所有房屋的原有权属登记材料;在宣传城市发展成效时,需要新旧照片对照等。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面貌的变化,也激发了人们对旧城旧厂旧村的追忆和兴趣,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也恰好能满足社会大众这方面的需求。一些经过编研后的城市建设发展方面的旧照片、旧视频及城市发展专题展等在网上一经推出,立刻引来大量浏览、转发和评论。比如,2022年8月,上海市档案馆制作的沪上咖啡馆建筑照片档案专篇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上一经刊发,两日内就获得超2.5万次的浏览量。

    (二)社会利用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

    在移动互联时代,随着社会公众对“在线搜索”“碎片化阅读”“线上办理”等学习生活工作方式的逐步适应,甚至形成习惯,社会公众对移动数字化生活方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快数字政府、数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网上办、掌上办,一网通办、全城网办,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纷纷涌现,各种网上政务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改变着人们的办事习惯。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愈加期待“服务网上办”“审办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等线上审批和服务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实施清单数据显示,147个行政许可和52个公共服务项目及其他行政事项可通过网站办理,超90%的行政事项可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在“粤省事”小程序上也有62个部门机构为公众提供1123项服务。同样,城建档案作为政府管理的公共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也正面临来自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新要求——网上办、掌上用、及时办。这给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二、移动互联时代,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新路径

    一直以来,各地城建档案部门都非常重视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在移动互联时代,面对新环境新形势,同样需要充分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新媒体等技术,探索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满足社会各界及百姓对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的新诉求,促进城市快速发展与更新改造。

    (一)进一步增强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的便利性、准确性: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数据技术可以从各种未经加工的海量数据中迅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增强档案的采集、存储与处理效率和效果。近年来,各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着力推进纸质城建档案的电子化,初步实现了存量纸质城建档案的数字化存储。与此同时,加大现行城建电子档案的接收力度。在城建档案实现数字化存储后引入大数据技术对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增强智能化程度,可以帮助深入挖掘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相关档案进行关联,进行系统化分析、智能化管理。还可以采集用户的查阅记录,对用户的查阅内容、查阅习惯、查阅频率等进行分析,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推送其感兴趣的档案资源,增强用户体验,将城建声像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发挥到实处。

    在此基础上,应深化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云服务是一种以云计算为信息处理技术,给用户以全新体验的新型服务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融合,能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数据的获取、存储、搜索、分享、分析、可视化等多样化需求。通过搭建一个可以按需访问、可配置的公共模型,城建档案部门能将馆藏资源迅速提供给用户,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在实现管理成本最小化的同时,也给予了用户最大限度的自由,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更新的需要。2020年以来,广州市城市城建档案查询利用服务窗口为加装电梯等城市建设工作提供摘录档案、扫描档案线上线下服务,累计接待利用者18603人次,办理档案利用服务26038宗,呈逐年上涨趋势。

    (二)进一步增强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的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利用新媒体

    现代的档案资源开发需要“内外兼修”,推动档案记忆在社会层面的传递与认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城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城建档案部门在利用传统方式做好服务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大对城建档案资源及价值的宣传力度。近年来,各种档案资源的利用或展览展示在众多地区以线上形式展开,公众的参与热情也日益增长。在进行城建档案开发利用时,可以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入合作,比如通过微信、微博或APP,用以开展档案线上查阅复制,发布城建档案部门的最新活动,加大档案工作宣传力度。以广州不动产登记档案复制为例,仅2022年上半年,互联网查询量就达265万次,小程序查询量占总量的95%以上。不仅如此,城建档案部门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引导公众参与活动,比如收集公众感兴趣的话题开展专题的档案编研和专题展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档案资源的多方收集,为档案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更广泛充分的资源,甚至可以以电子杂志等新形式进行推送,利用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快速获取公众的反馈和建议。

    (三)进一步增强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的群众性、文化性:探索运用图像化文本和短视频技术

    城建声像档案是城建档案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生动记录城市发展的历程。一直以来,城建档案部门非常重视城建声像档案的收集和积累,包括对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进行拍摄,对城市历史地图、城乡风貌、市重大项目的声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同时组织专业研究人员进行研究解读,围绕城市地图、地方特色建筑构件、改革开放城市发展等专题编辑出版文字性及影像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具有较高的城市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部分城建档案部门适应移动时代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开始探索运用图像化文本和短视频技术,将部分编研成果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名城广州”微信公众号上有从历史地图角度解读广州城建地舆变迁的文章,“花城航拍”视频号以广州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珍贵历史影像追忆广州发展的似水流年,通过制作这些小视频、推送图文并茂的文章来满足当下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进一步增强城建档案资源利用的专业性:采用网上展厅等方式举办线上特色专题活动

    城建档案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少专业人员和对城市发展史感兴趣的人士对城建档案中蕴藏的城市规划、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信息和知识非常感兴趣。城建档案部门可以进一步丰富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形式,采取更多的展览展示方式,比如策划举办城建档案的线上专题性展览或专题音频集,推出城市发展历程、城市规划建设大事记等。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制作有广州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与构件专题视频,对构件实物的分解和细部构造进行解读。另外,选定相关主题的城市建筑,收集建筑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声像档案,采访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者,持续深入挖掘城市发展中的“城、事、人”,并通过在线方式加以介绍。

    城建档案以文、图、像的方式记录着城市发展的昨天,既生动反映出城市的变迁,也服务于当代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学习生活。随着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发展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新变化,城建档案部门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回应社会公众需求,积极探索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途径,充分发挥城建档案资源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10月27日 总第390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