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浅谈城建档案如何更好服务城市治理

——以广州市为例

作者:胡灵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6-14 星期二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综合体,是一个大系统。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牵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非常复杂,这就要求城市建设必须有科学依据。其中,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依据之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极高价值,对于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作为我国超大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城市发展活力四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到处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地下管线重叠交错。要建设好、管理好一个城市,必须要依赖城建档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供的准确信息。1953年成立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市规划院”),自成立以来即在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等领域参与了大量广州城建项目,由此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成为广州城建的宝贵财富。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探讨如何活化利用城建档案,更好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服务。

    一、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

    (一)城建档案对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城市建设各项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

    人类的生产、经营等各种业务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以部分继承前人的成果、经验为条件的。如果没有这种延续和继承,各项业务就失去了根基,社会生产力就难以发展。城市建设同样也不例外。城建档案为城市的发展变化描绘了清晰的轨迹,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

    例如,编制好一个城市规划,首先要研究该城市的建设发展史,还要熟悉城市已有的各项工程设施水平,这些资料、数据主要来自城建档案和社会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十多版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每一版都是在充分吸收上一版的成果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广州被誉为“花城”。建设花园城市,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一直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广州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绿色工程从未间断。实际上,早在民国时期,广州花园城市建设就被提上议程,并留下了诸多较有价值的档案。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就明确提出要在广州建一座“花园都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市市政公报》发表的《田园市论》《都市的设计问题》《怎样使广州市艺术化》等文章,都论述了广州市如何建设花园城市的问题,尤其是《欧美都市建设之新倾向》一文提出田园城市建设的要旨是“乡村都市化、都市乡村化”。在这些建设理论的指导下,广州城市建设取得了诸多成绩,开始将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和科学规划,将工厂迁往郊区,东山公园、海珠公园、第一儿童游乐园等一系列公共建筑随之建设起来。这些理论与实践经验,仍可为今天的广州花园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离不开城建档案做支撑。比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归集房屋、城市部件、地质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数据,就必须要依托相关档案。

    (二)城建档案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而城建档案是一个城市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保护利用的重要工具,也是一个城市人文底蕴的重要载体。

    2019年5月1日,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杨家祠(杨匏安故居)修葺一新正式开放,迅速成为广州重要的红色基地。杨家祠环境升级改造(一期)工程由广州市规划院建设工程总包部和广州市岭南建筑研究中心进行建设。在改造过程中,建设方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和清代广州祠堂庙宇的老照片。

    广州具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6年,《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公布施行,白云宾馆等398处历史建筑保护从此有规可依。根据该规划,每处历史建筑的保护由一张法定保护图则和一张核心价值要素信息图组成,其中,历史资料是法定保护图则必不可少的信息。1976年建成开业的当时中国第一高楼白云宾馆,由广州市规划院参与工程地质勘察和建筑设计,相关档案对于白云宾馆的保护至关重要。

    二、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作用的建议

    (一)加快城建档案信息化进程

    首先,将以计算机为基础、互联网为支撑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建档案的信息采集、记录、分析过程中去,一方面可以丰富城建档案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软件对其中的各种数据和资源进行专业分析与预测,提高城建档案服务城市建设的效率。其次,针对不同区域,结合国家城市发展战略,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供政府研究和决策使用。再次,通过建设档案基础业务智慧化服务平台,共享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可以大大方便专业人士和社会民众查阅利用档案,最大限度发挥城建档案的价值。

    自2010年开始,广州市规划院启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加强档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图档管理水平,确保了图纸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方便查询利用。尤其是2014年综合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后,广州市规划院收录了建筑专业近20万张图纸扫描件、测量专业近16万张历史地形图扫描件等,广州市规划院所有工作人员凭密码登录后就可以任意查询、预览、上传归档所有专业的档案条目及电子文件,极大方便了全院职工对档案的综合利用。2019年,广州市规划院又上新了“数字档案馆”系统,该系统涵盖勘测设计档案近25万件。2021年,广州市规划院手机端的档案信息系统借阅查询功能顺利开通,系统可提供电子文件在线预览功能,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服务水平和实效,其利用率的提高促进了全院人员开展档案归集工作的积极性。

    当前,广州等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城建档案数据是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将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纳入其中进行统一谋划,并对档案数据进行深入加工挖掘,使档案数据活化、实现共享。专业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针对现实服务需求加快对数字档案馆(室)智慧化迭代升级研究,探索出更好的服务功效,比如加快对工程项目档案三维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研究,促进城建档案事业发展,满足城市区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建设服务需求。

    (二)提高全社会对城建档案的重视

    《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工程竣工验收后3个月内,向城建档案馆报送一套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档案。但不重视保存、利用城建档案的现象仍然存在。2018年7月,国内某城市在地铁建设中“3天内挖断7根电缆”的新闻刷爆朋友圈。经调查,事件是因施工单位对管线情况摸排不彻底等因素造成的。如果能够及时调阅地下管线档案,该事件完全可以避免。

    要提高全社会对城建档案的重视,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大档案”意识,完善档案归集机制,优化档案资源结构,加大对档案资源质量管控水平、档案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城市建设专题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城建档案开放,通过优化档案利用环境、简化档案利用程序等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和档案文化需求。通过展览陈列、编研出版等方式,不断推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档案文化精品,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力度空前,同时也对城建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提出了新要求。推动城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依法治档、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底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13日 总第3843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