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中外国际档案日主题比较及启示

作者:王逸梵 贾沣琦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6-08 星期三

    200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2016年起设置统一主题,2019年又将国际档案日宣传延长至一周。我国从2013年起与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并轨。尽管国内国际都在开展宣传活动,但主题并不相同。在2022年第十五个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国际档案理事会将活动主题定为Archives Are You(档案在你身边),围绕“成为档案工作者意味着什么”“档案文件真正反映了什么”等话题开展讨论。中国国家档案局以“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为主题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由此引发笔者聚焦中外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并思考中外异同。本文所述“中外”主要指国内档案部门与国际档案理事会。二者虽然存在国家档案部门与国际组织之间的不完全对等,但并不妨碍透过国际档案日主题的比较来把握中外宣传活动的不同导向。

发现:国内外国际档案日主题存在差异

    由于国际档案理事会自2016年起才设置统一的国际档案日主题,故下文只列出2016年以来国内外的国际档案日主题以供对比。

    中国国家档案局历年主题分别为“档案与民生”“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新中国的记忆”“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档案话百年”“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

    国际档案理事会历年主题分别为“Archives, Harmony and Friendship(档案、和谐、友谊)”“Archives, Citizenship and Interculturalism(档案、公民权利、跨文化交流)”“Archives: Governance and Heritage(档案:治理、记忆和遗产)”“Designing the Archives in the 21st Century(设计21世纪的档案馆)”“Empowering Knowledge Societies(赋能知识社会)”“Empowering Archives(赋能档案)”“Archives Are You(档案在你身边)”。

    笔者发现,国内外档案界在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和内容上虽有相同点,但差异性更加明显。具体来说,相同点是二者均注重通过宣传主题反映档案工作的专业性。不同点是,国际档案理事会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凸显前沿特征和社会导向性,国内则在档案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政治导向性。

    分析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主题设置,“档案:社会治理、记忆和遗产”(2018年)和“赋能知识社会”(2020年)两个主题,围绕“治理”“记忆”“赋能”等国际档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体现出国际档案理事会把握专业前沿的敏锐性,而且两个主题直接点明档案工作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进一步凸显出档案工作的社会性。可见,国际档案理事会主题多围绕国际档案界的重要问题和前沿话题,在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档案的社会性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导向性。对比国内,2016年和2017年的主题较多关注档案与“我们”(民众)的关系,意在通过宣传拉近档案与民众的距离。2018年之后的主题均聚焦当年国家重大纪念日以及重大工作,如“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档案话百年”等,致力于服务国家中心大局,在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档案工作鲜明的政治属性和定位。

探析:国内外国际档案日主题存在差异的原因

    基于调研和思考,笔者认为国内外在主题设置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的主体性质和目标不尽相同。

    第一,活动主体的性质存在差别。国际档案理事会是非政府间的国际档案专业组织,它所开展的活动不会突出政治性。但作为档案界的最高专业组织,国际档案理事会的宗旨是加强世界范围内档案机构的合作,致力于档案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机构性质和宗旨决定它代表着全球档案行业的特殊地位,必然要求其立足行业高度,聚焦共性问题,传递整体发展方向。因此,主题设置偏向于关注档案专业中的重要和前沿问题。视之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明确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国家档案局作为档案主管部门,其开展的各项工作必然具备政治属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大局。因此,我国的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国家特色。从2018年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时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主题,到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而设定的“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主题,都体现出我国档案部门的政治敏锐性以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动性。

    第二,活动的目标各有侧重。国际档案理事会设立国际档案日旨在加强档案宣传,开展“档案倡导”,即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增强档案行业与社会各领域的互动交流,推动社会公众、组织机构等关注档案部门、认识档案工作,不断增强档案专业及档案专业组织的国际和社会影响力,进而促进社会力量为档案事业贡献支持性资源。这就要求国际档案理事会既要关注档案事业本身,也要关注档案与社会的紧密关联。因此,其主题选择更侧重档案行业与社会的关联,更加偏重关注社会活动、社会群体,在专业性的基础上突出社会导向。国内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主要目标侧重于对档案、档案工作本身的宣传,旨在提高国内档案行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对“档案倡导”的认识尚处起步阶段,即更加注重向外扩散和传播,较为缺乏回收资源的意识和导向。

启示:主题设置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要兼顾专业性和社会性

    笔者认为,主题设置并无优劣之分,比较是为了启发借鉴。对比近年来中外国际档案日的主题,剖析存在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我国的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设置若能在坚持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兼顾专业性和社会性,则更利于达成档案宣传或倡导的目标。

    其一,主题设置应保持中国特色,站稳政治立场。国内国际开展活动的主体性质不同,其活动目标也各有侧重,应当立足国情、因地制宜开展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国内在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设置上应继续保持中国特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国档案工作者肩负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坚实的思想理论根基和明确的政治站位,国际档案日宣传主题也应重点围绕党和国家的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纪念活动进行设置。这样看,牢牢把握“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抓牢主线,展现我国特色,值得肯定并需要继续保持。从近年来的主题也可看出,我国档案部门在宣传工作中一直自觉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优势。从《2022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可以看出,今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政治任务,突出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围绕贯彻实施《档案法》,围绕推进实施“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未来,我国档案部门要继续科学认识和把握“国之大者”,在宣传主题设置上保持中国特色,推动全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二,主题设置应立足专业性,重视专业前沿。国际档案日作为专业领域的重大节日,活动主题的专业性是主题设置的出发点。笔者认为,借鉴国际档案理事会经验,若能突出专业前沿性,综合考量档案领域的重大问题和前沿问题来设置主题,积极融入全球档案事业,则更有利于提高我国档案事业的国际站位,引导业界同行树立全球意识和前沿理念,培育社会档案意识。例如,202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赋能知识社会”主题中的“赋能”一词,同年11月又出现在国际档案理事会新战略《赋能档案馆与职业2021—2024》中,直至目前,“赋能”仍是国际档案界关注的前沿话题。对我国而言,关注前沿并非生搬硬套国际前沿,还应立足国情具体分析,可以依托国内的前沿话题设置主题。如此一来,将专业性作为主题设置的基本点,又适当突出前沿性,既能增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自信,又能使社会公众看到档案领域的发展前景,吸纳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三,主题设置应提升社会性,加强“档案倡导”。无论国内国际,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的主要目的都是促进社会公众对档案的认识和对档案事业的关注,进而提高公众的档案意识。因此,主题设置应当考虑是否具有社会意义,是否能够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国际档案理事会的社会性导向相对突出,“档案倡导”的目标也更加明确。例如,国际档案理事会看重非专业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在今年“Archives Are You”主题宣传活动中,既覆盖到档案专业同行,又覆盖社会民众,所有民众均可直接在社交媒体参与话题讨论。当前,我国新修订的档案法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已凸显对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工作的号召,但“档案倡导”在政策法规中还不够明确。这就要求国际档案日主题设置更多地关注“档案倡导”,帮助“档案倡导”从理念落地为实践。总之,将社会关心、公众认同的话题融入国际档案日主题设置,能够使社会各方更加关注、重视和支持档案事业,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进而使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来,提供更广泛的支持性资源,共同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6日 总第384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