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根本要求和目标任务,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东省惠州市档案馆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紧紧围绕“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把学习和贯彻落实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推动惠州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党管档,在内强素质上提升标准
今年新年伊始,惠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冯起忠到市档案馆调研,对市档案馆立足全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狠抓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多年来,结合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市档案馆不断加快推进档案工作的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全市档案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2018年,市档案馆启动数字档案馆建设。2020年,数字档案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信息化水平,市档案馆正在筹划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已组织工作人员前往档案信息化工作成效显著的深圳市、珠海市和中山市档案馆开展调研,聘请第三方撰写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可行性报告,目前正在细化工作推进方案。结合馆库功能和用房实际,市档案馆专门打造了电子展厅,以声光电结合的先进手段和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全方位、立体式传播红色文化。以惠州城市记忆展陈馆筹建工作为抓手,市档案馆协同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等,集中展示惠州红色资源与千年惠州优秀文化,实现方志、党史等多项内容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彰显为党管档的职责使命。
为国守史,在服务中心上彰显价值
一直以来,市档案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做好红色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及地方特色档案等的征集工作。严格按照档案收集有关规定,依法开展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确保应进馆的各类档案及时接收进馆。进一步加大对民生档案和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力度,增加了2至3个专门档案门类。加大对惠州典籍及民国时期有价值的档案、“惠州人写的书和写惠州的书”专题档案、名人档案、口述历史档案等的征集力度,建立本地文化档案资料库。持续开展主要领导重大政务活动拍摄工作,注重采集惠州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声像档案,坚持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群众,把惠州争创全国一流城市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记录好、传承好。在继续实施“城市记忆工程”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收集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等相关的档案资料,编写“乡村记忆工程”系列丛书,记录惠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历程,讲好惠州发展故事。
为民服务,在“搭”“建”“放”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中明确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多年来,市档案馆坚持以“为群众办实事”为工作出发点,重点抓好“搭”“建”“放”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搭建档案自助查询平台。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市档案馆不断更新数字档案馆功能模块,搭建了电子阅览室,在减少现场接待和保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实体档案的损坏。二是推动惠州方志室建成并开放。2019年机构改革后,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被并入市档案馆。全市方志部门历年来保管的资料书籍非常多,但由于资金有限,全市在方志馆室建设方面一直比较滞后。面对这一困难,市档案馆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多次研究,优化分配资金,对市档案馆空置的老旧办公场所进行改造,积极推动方志室建设。目前,具备收藏保护、展览展示、信息查阅、宣传教育四大功能的方志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三是加大档案开放力度。根据新修订档案法关于档案开放的要求,市档案馆大力整合现有人员,加班加点,积极开展馆藏形成满25年档案的开放工作。目前,已完成1991年至1996年形成的16.23万件馆藏文书档案的开放审核工作,努力满足社会大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接下来,市档案馆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找准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养一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忠诚担当的档案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全市档案、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市委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和服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6月2日 总第3838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