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管好村级档案 服务基层治理

——福建省三明市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农村档案工作水平

作者:曹荣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5-09 星期一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永建村曾经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册贫困户共42户150人。省物价局驻村第一书记陈何杰回忆:“刚到永建村时,面对村里提供的琐碎信息,对如何做好工作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候,我想到了存放在乡档案室分类清晰、标注明确的村级档案。”永建村的脱贫攻坚档案包括扶贫政策、会议记录、贫困户信息、村发展情况等,陈何杰带着从乡档案室查询到的贫困户资料挨家挨户走访、因人因户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质量的帮扶举措。陈何杰指着档案室里一排摆放整齐的档案盒说:“要为贫困户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路子,这些档案就是‘指导书’。”

抓顶层设计,不断推进机制创新

    开展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以来,福建省三明市在原先“一个机制、一套制度、一批节点、一张网络”的“村档乡管”工作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135”农村档案工作机制,突出加强党对农村档案工作领导这一主线,抓牢三级档案管理网络、“村档乡管”工作、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3个业务抓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共建共治、经济产业经营、社会民生保障、特色文化文明5项资源建设水平。

    三明市贯彻“村档乡管、乡管村用、换届托管、十年进县”的管理理念,明确村级档案委托代管过程中档案产权不变,村民可无偿利用,打消了村级组织将档案委托代管的顾虑;明确各行政村(社区)于换届前委托乡镇(街道)档案室代管本届任期内的档案,有效缓解了村级组织的档案保管压力;明确托管档案保管期满10年后转由县级综合档案馆代为保管,避免了无限制地增加乡镇(街道)的负担,为村级档案提供了永久归宿。

    工作中,三明市提出“不让一个贫困乡掉队,不让一个困难村遗漏”,将工作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将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针对具体困难和问题相应安排专项经费;以乡镇(街道)党政办为依托设置专门档案室和专职档案员,确定各行政村文书为本村兼职档案员,让村级档案员享受相关待遇,切实做到“有考核、有经费、有队伍”。这一系列机制和保障措施的创新,为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干部群众从试点工作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建宁县濉溪镇的一名镇干部讲述了自己的经历:“2018年县委组织部对县管干部个人档案进行核查,发现我的个人档案缺少党员转正材料,无法核实党龄。幸好自己当年入党的隆下村留存了会议记录,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托管到了镇档案室,我在档案里查到了入党转正的准确时间,顺利补齐了材料。”

抓规范建设,着力打造乡镇节点

    乡镇(街道)档案室“上连着县、下接着村”,是做好农村档案管理最为重要的节点。为了串联起覆盖全域的档案管理网络,三明市档案部门没少花心思和下功夫。

    全市各乡镇(街道)档案室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设立库房和档案查阅场所,配备符合“八防”要求的保管设施设备,保障库房面积能满足10年以上档案存放要求,并实现库房、查阅、办公“三分开”。现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增加了档案查阅室,80%的乡镇(街道)调整扩大了库房面积,一半以上档案室更新了档案装具和空调设备,有力地缓解了镇村档案室的保管压力。

    建宁县濉溪村、尤溪县东上村、泰宁县梅口村等一批村级档案室保存着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至今的完整档案。每到梅雨季节,村里就为这些“宝贝”犯愁。通过“村档乡管”,这些档案史料存进了乡镇(街道)档案室,再也不用担心档案丢失、受潮、虫蛀鼠咬了。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中,各村在换届前提前将档案送到乡镇(街道)档案室代管,避免了换届工作中最担心的因村民内部矛盾导致的交接不畅、人为设阻现象的出现,全市1928个村级建档单位未发生档案损毁或丢失,充分落实了试点工作对村级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

    加强村级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这次三明市档案部门实施试点项目的重点。在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的统一部署实施下,全市范围内统一建设了农村档案管理系统,服务器放在市档案馆,配备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库审计、堡垒机等系统安全设备,具备处理百万条目级数据库及相应数量原文图像存储、传输的能力。三明市还通过“数字福建”政务信息网接入12个县(市、区)142个乡镇(街道)档案室的资源,实现了市、县、乡镇三级档案在线查询及利用等工作目标。

抓资源建设,持续提供优质服务

    为抓好资源建设,三明市组织工作组到涉农部门和乡镇、村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了符合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需求的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有了这份清单,既能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规范运行,又能减轻基层“过度留痕”的负担,对基层组织开展农村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说,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村级组织加强党支部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党风廉政建设、主题教育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围绕农村共建共治,指导村级组织加强基层自治、平安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乡贤及社会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围绕经济产业经营,指导村级组织加强产权改革、资产项目运营、资金管理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围绕社会民生保障,指导村级组织加强精准扶贫、低保救助、妇女儿童保护、优属敬老等文件材料的收集;围绕特色文化文明,指导村级组织加强美丽乡村建设、老区苏区振兴、民俗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文件材料的收集。

    目前,三明市乡镇(街道)档案室共保管由行政村(社区)移交托管的村级档案11.5万卷。为加强利用服务,各档案室编制了村级档案电子目录,全市共著录文书档案案卷级目录3.79万余条、文件级目录23.92万余条,会计档案目录7.33万余条,基建项目档案目录503条,实物档案目录934条,数码照片档案目录1712条。这些档案资源为三明市各级档案部门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扎实基础。

    利用丰富的村级档案资源,三明市各级档案部门编撰村史村志、大事记,形成一批利用实例;编制《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实用手册》和宣传页,收录村级档案基本知识、管理职责、基本目录、归档要求,为基层开展档案工作提供参考。

    村级档案的妥善保管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真实、准确、丰富、完整的凭证,既保障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又增强了政府行政行为的公信力。清流县余朋乡村民陈某因农补资金不足进行上访,后经查找其所在村的农补档案,发现确因征地变动造成其名下耕地面积计算错误,遂依规对其农补金额进行了调整,彻底解决了上访问题。2017年以来,三明全市利用“村档乡管”的档案解决山林、土地、合同、选举资格等纠纷320起,为精准扶贫、核实干部入党时间、落实民办教师工龄等政策出具凭证701份,提供工作参考238余次,有效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去年,三明市以高分通过了“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专家组的验收。三明市各级档案部门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村档乡管”工作模式,优化“135”工作机制,把农村档案工作作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抓手,积极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高质量服务,努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5月9日 总第3828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