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黑土地上的“金色档案”

——吉林省梨树县优化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李 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5-06 星期五

    坐标:北纬43度,黄金玉米带。

    每年10月,东北粮仓稻麦飘香,丰收正忙。

    吉林省梨树县宛如玉带上的松辽明珠,璀璨闪耀在肥沃的黑土地上。2019年,梨树县深入优化村级档案工作,24个乡镇304个行政村辐射32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作发展,同频共振,用使命和担当践行兰台使命,用辛勤和智慧建立起黑土地上的“金色档案”。

    每到丰收时节,在八里庙村的田野上,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一字排开,颗粒归仓。合作社的档案室里,一卷卷档案整齐排列。经过县档案部门的悉心指导,合作社自2011年11月成立至今的章程文件、经营合同、会计账目、活动影像、奖牌奖杯等共计19盒247件(卷)档案全部收集完成并得到规范整理,真实记录了合作社由最初6户成员逐步发展到如今176户成员并带动600户、拥有54台(套)大型农机具的创业历程,展示了这些年合作社坚持走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经营和新技术推广应用一体化道路,不断发展壮大,多次获得吉林省十佳示范合作社、国家级农民示范社等荣誉称号的奋斗足迹。

    “金色档案”彰显了合作社的发展成就,也是梨树县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优异成绩的缩影。2021年1月,梨树县档案局被吉林省档案局和省人社厅评为2016—2020年度“吉林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同年7月,梨树县作为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第一批整体试点地区,30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试点任务,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梨树县通过有益探索,采取了一套有特色、能落实、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形成了有优势、有成效、有谋划、有特色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经验。

“党管档案工作”有优势

    心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梨树县委高度重视档案在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将“党管档案工作”优势切实转化为村级档案工作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县委书记曾范涛要求“全县上下要把档案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强化村级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村级档案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县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传达学习国家和省、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对档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为了找准工作落脚点,摸清村级档案工作现状,了解具体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县领导及县档案部门领导先后6次带队到各乡镇、村实地摸底调研,听取基层档案工作情况汇报,确定试点工作的职责分工和实施方案。2019年以来,档案工作分管领导参加试点项目启动会、推动会、调度会、现场会、反馈会等共计8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正是在县委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下,梨树县村级档案工作形成了有领导、有考核、有经费、有队伍的‘四有’长效工作机制,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试点工作成果。”县档案局局长李绍峰介绍说。

    梨树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不断提高村务档案管理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比重。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将档案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开展档案工作专项督导,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将档案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针对具体情况安排专项经费,合理配备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满足档案工作长远发展的需要。其中,县财政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综合档案馆项目即将投入使用。各乡镇、村均设置了独立的档案室,配齐配足了档案装具和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各村指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员,部分地区由大学生村官兼任,充分调动了基层档案工作的积极性。

“因地治档”见成效

    心有目标,脚下就有方向。

    刘家馆子镇王河村的村民介绍:“以前,为了找到一张报到证,我们村里的大学毕业生要往返100多公里到县里去查,可真是费劲!现在就方便多了!”县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承认,由于农村档案收集不完整、保管不集中、处置不规范,此前存在着很多因基础薄弱产生的现实问题。

    县档案局局长李绍峰说:“高质量的乡村振兴需要高质量的档案服务。为了提升‘软实力’,我们上下一心,下了一番‘硬功夫’。一方面做实工作样板和标准,发力做好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谋划以点带面,做好示范引领。”

    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农村工作实际,梨树县提出了“因地治档”的理念,建立了“一个机制、一套制度、一批试点、一张清单”的工作模式;下发了《梨树县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出台了《梨树县村务档案工作制度汇编》,明确了档案管理操作标准,梳理形成了《村务管理档案基本目录(清单)》,并将清单作为指导全县各行政村开展年度档案整理立卷的依据,确保村务文件材料归档齐全、合理规范;组织档案业务骨干参加基层巡回培训,举办全县档案工作会5次,县级档案工作培训14期,送培训到乡、村160余场,共有50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采用“互联网+档案”工作模式,通过录制视频教程实时开展业务指导,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及时为全县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答疑解惑,既有效提高了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又极大减轻了基层负担。

    在全县24个乡镇304个行政村中,蔡家镇娘娘庙村等45个行政村成为首批试点村。针对档案管理“人、财、物”和“收、整、用”问题,省、市、县档案局专家“手把手”“面对面”地以干代培、边干边教,在蔡家镇娘娘庙村率先实现对村级文书、会计、科技、实物等档案的完整收集和规范整理。村书记带领全体村干部共同编制了村务档案分类大纲,准确划分了档案保管期限,确保各类档案有序管理。其他各村纷纷效仿,通过科学编号、编制目录、整理排架、使用台账等方式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实现了村级档案存得下来、管得安全、用得方便。

“梨树模式”有特色

    要想成为“金字招牌”,档案工作还得“有里有面”。

    丰富内容让档案“有里子”。梨树县各村在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的基础上,先后将承包地确权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扫黑除恶档案列入村级档案收集范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县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各村按要求将全部疫情防控档案进行集中归集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各类村级档案数量已超30万卷。其中,喇嘛甸镇梨树贝村通过发动群众,全面收集、规范建档,村档案室内保管的档案数量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档案形成时间跨度已超过40年。像这样通过规范建档,实现村级档案工作从无到有的例子还有很多。村中不少人感慨,现在全县基层人员档案意识不断增强,村级档案管理制度普遍建立,档案工作人员得以明确,档案事务纳入日程,“开展起工作来越来越顺了”。

    “有面子”就是不断优化工作方法,让档案“物尽其用”。县档案局“以档为媒”,通过与民政、农业、经济等部门协同联动,使村务档案管理从简单的建档保存向提高利用实效、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新模式发展。同时,县档案馆开发完善档案检索工具,缩短了查档时间,提升了查档效率;推动档案信息共建共享,将民生档案面向社会提供公开查阅,用好用活档案资源。

    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通过建立黑土地保护档案,记录了科研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成果转化,我们一线人员有了好帮手!”

    如今,档案成了这片黑土地上的无价之宝。档案为解决拆迁安置、低保救助、工龄认定、婚姻关系变更、民事纠纷调解提供了可靠依据,越来越多的基层工作人员和农民群众学会了运用档案解决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9月,在吉林省村务档案管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上,“梨树模式”面向全省推广。

    在荣誉奖牌的辉映下,在“金色档案”里,手印按下的是收获,文字写下的是初心。在这片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的黑土地上,梨树县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真抓实干,不断为村级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色添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5月2日 总第3825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 程子淇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