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建议

推进方言语音建档留住文化乡愁

作者:本报记者 孙 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3-14 星期一

    “咥、谝、忒色……”这些都是陕西人经常使用的方言。近些年,随着《武林外传》《装台》等影视剧的热播,陕西话在电视荧幕和互联网上着实火了一把,秦腔、信天游等极富陕西地方特色的民歌民俗也因方言而活力四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方言是浓郁的乡愁,一句地道的陕西方言,足以让人热泪盈眶。”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部主任孙维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谈到对“乡愁”和“方言”的理解和认识时她如是说。

    孙维表示,方言不仅让我们听到了祖先的声音,也承载着文化乡愁,寄托着人们对故土山水人文的眷恋。陕西语言资源丰富,方言种类繁多,可谓“十里不同音”。陕北、关中、陕南三地方言差异大、情况复杂,各种方言在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中不断发展变化。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乡音慢慢被同化,部分方言甚至濒临消失。如何保存好祖先留下的声音,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为方言语音建档,是保存方言、留住乡愁的重要方式,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孙维说。

    今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近年来,陕西省档案馆在全省范围开展了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全面调查整理陕西方言、积极推进保护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在2014年开展陕西方言语音建档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201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为全面调查整理陕西方言、推进保护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陕西省档案馆充分利用档案收集、整理、保护方面的优势,在全省范围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

    在建档工作中,陕西省档案馆以县为单元,对县域方言分布情况进行普查,选定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方言语音发音人,采取纸笔调查和录音录像的方式,对语音、词汇、语法及民歌、曲艺、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建档。在内容方面,方言语音建档不仅记录了陕西各县区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连读变调、单字、规定词汇、语法例句,还尤其重视对以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文化的挖掘,收录了大量的方言自选词汇以及民歌、曲艺、戏剧、故事等,建立了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方言语音档案数据库。据了解,陕西目前已建成省、市、县三级方言语音数据库,汇集出版了《陕西方言集成》系列丛书。丛书以地市为单位共分10卷超过千万字,方言音频数据约120GB,是陕西方言语音档案音频与文字的综合汇编,是一部既能读又能听的方言工具书。

    “方言语音建档对保护陕西地区方言以及以方言为载体的陕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孙维建议,档案部门应继续推进方言语音建档工作,不断丰富档案资源结构,推动档案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从档案角度打造属于陕西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利用档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求实创新的责任意识、权为民用的廉政意识。此外,还要利用档案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爱乡情怀,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3月14日 总第380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