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不一样的体验

——北京市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走笔

作者:杨太阳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2-02-09 星期三

    从丰台区蒲黄榆路到朝阳区南磨房路31号,北京市档案馆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档案馆建筑地上10层、地下2层,包含7个展厅、2个具有8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学术报告厅、1300平方米的档案利用区和6万平方米的库房。焕然一新的环境,全面升级的软硬件设施,人性化的综合服务,都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新春之际,记者来到北京市档案馆进行实地走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北京市档案馆的现场查档利用服务安全有序地开展着。尽管在2020年疫情肆虐期间,根据北京市的统一要求,市档案馆闭馆后无法提供线下现场查阅,但其查档利用工作却未断档,开通“无接触式”查档,更多服务转到“线上”——电话热线、邮件咨询、网站查询等方式成为首选。利用处负责人梅佳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市档案馆为大家办了许多实事好事:2020年,婚姻档案实现全市联网;2021年,知青档案可在全北京“16+1”市区进行跨馆查询……越来越多关系到民生的查档事例在“身边的档案馆”得到妥善解决,日益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为百姓平添了很多获得感。

    服务民生细致入微

    由于已提前一天预约,在档案资料查阅中心前台,记者凭借个人身份证,很轻松就办好了一张用户查档卡。在分配指定座位和电脑后,读卡、进入查档系统、输入关键词、提交查询、显示结果……各项操作,一气呵成,真真实实体验了一把在“档案超市”自助服务的秒查速阅。在这背后,有着馆藏272万卷(件、册)档案的强大支撑,同时这也是北京市档案馆多年扎实开展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以及数字档案馆“硬核”实力的生动注脚。

    隆冬时节,室外天气寒冷,档案馆内却温暖如春。“您好!北京市档案馆。有什么能够帮您的?”走进查阅室,键盘敲击声、不时响起的铃声和工作人员低语回复传入耳中,在这样一个安心安静的环境中,一个个细致入微的服务细节让人更加暖心。记者看到,档案利用者们专注地盯着屏幕,桌上有铅笔、便签及查档指南、图书资料,他们或在为论文撰写奋笔疾书,或沉浸于档案的历史查考。一位查档“常客”说:“这里的工作人员服务特别好,不厌其烦,尽可能多地为我们提供帮助和便利。”很多利用者都是自带笔记本电脑来查档的,传统的纸张复印不节能不环保,且存在传播病毒的潜在风险。因此,在为他们提供档案复制件时,北京市档案馆为有需求的查档者提供光盘刻录服务,让利用者有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这些在换位思考后的细节改善,凸显出北京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主动担当意识和专业服务精神。

    服务“双奥”举措有效

    近期,冬奥话题频上热搜。北京作为名副其实的“双奥之城”,届时,北京市档案馆也将成为保管两届奥运档案遗产的“双奥档案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市档案馆就曾获得“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中留存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的奥运档案”的美誉。现如今,一场题为“我们的奥运”主题展览正在档案馆五层开门迎客,1000多件图片、音视频、实物等档案文献资料图文并茂地讲述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征程和中国奥运故事。北京市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以来,市档案馆就为冬奥组委等开通了查档绿色通道,累计提供档案利用1.38万卷、复制14.2万页。不仅如此,为确保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各类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留存“双奥之城”精彩国家记忆,北京市档案局和北京市档案馆采取了切实有效举措,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毋庸置疑,档案在举办历次重大国际体育赛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档案人也以实际行动参与冬奥、支持冬奥、助力冬奥。

    北京市档案馆内还有多个主题的“文化宝藏展”。“档案见证北京”“古都新生 人民胜利——北平和平解放展”“中国档案珍品展”等分布在不同的楼层,单看主题就很吸引人。尤其是去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的重要展览——“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为北京市档案馆聚集了大量人气,众多党员干部群众前来参观学习。

    查档新体验,新春展新颜。从默默无闻到走进公众视野,档案工作正在以更加亲民、更接地气的姿态,让人们更加深刻认识档案人、读懂档案故事。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2年2月7日 总第378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