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强化档案开发利用 讲好广州红色故事

——广州市规划院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开发初探

作者:胡灵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2-14 星期二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使命,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永担使命。”开展党史研究,同样离不开档案。大量搜集、运用史料特别是第一手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和科学方法。档案作为原始记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市规划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就开展了诸多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成为广州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州市规划院保存的大量档案详细记录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历程。这些档案对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一、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情况

    (一)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形成

    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记录,为城市的发展变化描绘了清晰的轨迹。广州市规划院业务涵盖城市规划、测绘地理信息、建筑设计、市政与景观、岩土工程、工程管理与咨询等领域,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城建档案。其中,部分城建档案记录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历程。

    广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党在百年奋斗路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然而,长期以来,部分红色资源日渐残破,也有部分红色资源隐藏于城市一角不为公众所知,这都影响了红色资源更好地发挥其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作用。广州市规划院自建院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关于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设计、改造项目,与此同时形成的一批城建档案详细记录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历程。

    (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主要内容

    1、沙面:“主动利用式”保护

    沙面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活的博物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划为租界,成为当时英法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侵略的大本营之一。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掀起反帝高潮。中共中央广州临时委员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发动香港、广州两地工人罢工,声援上海工人。6月23日,广州、香港两地罢工工人及各界群众举行游行,当游行队伍进入沙面北边的沙基路(今六二三路)时,突遭帝国主义军队开枪炮残杀,当场打死50多人,被称为“沙基惨案”。一年后,广州在粤海关大楼前立“毋忘此日”纪念碑,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如今,该纪念碑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利用好沙面历史建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沙面历史街区受到破坏。2000年,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广州沙面近代历史文化保护区整治规划》,对历史建筑群开展“主动利用式”保护,为沙面历史街区保护工作进行了技术储备。规划提出,沙面的发展目标是历史文化博览区,国际性的涉外商务旅游区,适宜现代文明生活、人口密度较低的居住社区。

    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沙面地区历史文化保护,改善沙面地区环境和交通设施水平,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详细规划)》,成为广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2019年,广州市规划院实施沙面西堤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广州西客厅”。

    2、长堤:从杂乱无序到通透怡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与沙面相邻的长堤,同样是广州近现代史和革命史的重要见证地。在长堤大马路解放大桥西侧有一座四层洋楼,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主要联络点,也是广州仅存的华南分局时期历史建筑。1949年10月15日清晨,位于长堤大马路的东亚大酒店升起解放广州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广州城市中心逐渐东移,长堤逐渐破败,光辉不再。道路不仅狭窄,而且十分杂乱。

    2016年,广州市规划院编制的《一江两岸环境品质提升试验段工程(西堤)》项目历经396天的反复调研论证后获批,并于2017年3月21日开工。原本封闭杂乱的滨江岸线被改造为通透怡人的城市公共空间,完善的交通系统和平顺的人行空间成为一大亮点,“干净、整洁、平安、有序”成为新的代名词,长堤的吸引力大大增强。2016年8月,广州市规划院参与完成了《长堤民间金融街片区整体提升方案研究》项目。方案提出了拓展慢性空间、优化小转弯半径、完善公共空间等具体方案。经过改造,民间金融街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重地”,还成为广州城市改造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

    3、东园:浓浓的“五四”元素

    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东园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广州乃至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广州市规划院完成了“团一大”纪念广场的设计。设计方案充分挖掘“团一大”独特历史文化内涵,提出打造集集会、文化、教育、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纪念广场。同年5月,“团一大”纪念广场作为建团90周年的献礼工程建成,并成为广州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在“团一大”纪念广场石碑背后,有着很多巧妙的设计。团一大纪念广场前的台阶有五层四级,每层台阶宽54厘米,总舞台进深5.4米,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浓浓的“五四”元素。

    4、杨家祠:红色遗迹焕然一新

    曾担任青年团广东区委书记的杨匏安被称为华南地区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杨匏安当年在广州的居所杨家祠,是中共广东区委和团委早期重要活动地,是广东省和广州市重要的红色遗址、广州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长久以来,杨家祠蒙尘失修,几乎被人遗忘。2019年1月10日,广州市规划院承接杨家祠周边环境设计施工一体化微改造工程。5月1日,杨家祠正式开放,这座红色遗迹焕然一新。修缮后的杨家祠成为广州重要的红色文化宣传基地。

    5、长洲岛:独具近代革命文化与岭南水乡风情的文化生态旅游岛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军事将领的摇篮,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我党重要的军事将领。黄埔军校的所在地为长洲岛。早在2004年,广州市规划院就参与了《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广州市政府批准实施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长洲岛划为广州市26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15年,黄埔区政府组织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长洲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划提出,长洲岛作为以近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场所为主,并与山林水网、传统村落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目标是要加强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整治与更新,赋予街区新的活力和现代生活方式,形成以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主题,融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独具近代革命文化与岭南水乡风情的文化生态旅游岛。

    (三)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开发价值

    作为规模较大、涵盖专业较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规划勘测设计高新技术单位,广州市规划院保护利用的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基本涵盖了建党初期我党在广州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透过广州市规划院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能够一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萌芽、发展、壮大、改革的百年辉煌历程。

    广州市规划院注重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改造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十分注重结合红色资源本身的特点,切实达到保护利用的目的。比如在对黄埔军校旧址所在地长洲岛进行保护性规划时,考虑到长洲岛远离市区、绿化较好的特点,广州市规划院提出在保护利用工作中要结合长洲岛的近代革命文化特色与岭南水乡风情特点发展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这就让红色资源不仅能保存下来,而且更接地气,更容易激发党员群众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红色资源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而记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历程的城建档案,对于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红色资源、学习党史同样具有重大价值。

    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开发情况

    目前,广州市规划院已对部分档案进行了编研。比如,在2018年编写的《绣珠江》一书中呈现了部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2017年以来,广州市规划院档案资料部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建设了数字档案馆,馆藏有包括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在内的20余万件档案。

    近年来,广州市规划院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编研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对标时代热点、标志性事件开展编研利用,如举办“档案见证小康路 聚焦扶贫决胜期”展览;结合单位重要发展节点开展编研利用,如在建院65周年之际推出《地标上的GZPI》(GZPI为广州市规划院的英文简称);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编研,如举办“广州人居规划建设”展览;结合国家、省、市中心工作开展编研,如为突出宣传广州的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功能,参与编研《广州2035城市总体规划——文化建设及城市特色专项报告》。

    但总的来看,广州市规划院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开发还不够充分、不够完整系统,且对这部分档案的宣传力度较小。

    三、推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开发路径分析

    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关心档案事业发展。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在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

    档案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价值和作用愈加凸显。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就要站在服务于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度认识其价值和意义,加大档案编研力度,讲好红色故事。

    要构建满足党史学习教育需求的档案开发利用体系。长期以来,广州市规划院的档案编研工作主要服务于领导决策以及满足城市建设人员的技术需求。比如,广州市规划院编研的《专题文集》《大事记》很少被公众知晓。但随着社会发展,公众查询利用城建档案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具体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领域,在编研成果呈现形式、编研内容定位等方面就需要更多地思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有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要构建红色文化引领的档案开发利用体系。城建档案编研不仅是技术概念,还是文化概念。城建档案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其编研工作本身是一项文化选择,可以起到文化引领作用。广州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编研、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过程也是塑造、传承广州市红色文化的过程。同时,也只有准确把握该部分档案编研的红色文化脉络,才能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应有作用。

    要打造具有完整历史体系的档案编研成果。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编纂和汇编档案阶段,还应该结合相关历史研究成果把档案背后的史实串联起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相关编研成果的可读性和使用价值,更好地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2月13日 总第3767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