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困难重重

作者:雒方莹 郭寒冰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10-26 星期二

新闻速递

菲律宾:ABS-CBN电影档案修复工作面临挑战

    阿尔托广播系统—纪事广播网(简称“ABS-CBN”)是菲律宾本地最大的娱乐和传媒集团,其旗下的ABS-CBN电影档案馆成立于1994年,馆藏2000多部菲律宾电影,其中不少是经典电影的母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电影面临着完全损毁的危险。

    ABS-CBN电影档案馆馆长利奥·卡蒂格巴克致力于修复和重新制作这些电影。但因成本过高,项目一度被搁置。直到2010年,当了解了中央数字实验室所做的测试研究后,卡蒂格巴克意识到数字技术的潜力,并推动了ABS-CBN薄膜修复技术的诞生。

    ABS-CBN电影档案馆修复团队选择了《喜马拉雅》作为该项目的首发电影。修复版的《喜马拉雅》于2012年在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卡蒂格巴克回忆,该电影的修复工作十分复杂,胶片是逐帧还原的,每一帧的修复都需要进行打印件清洁、扫描识别缺陷、调色、逐帧还原、再次组装、修复音频等多个步骤,这为修复团队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幸运的是,面对经典电影档案的损毁,过去的10年间,不只是ABS-CBN电影档案馆,亚洲电影资料馆、世界电影基金会也在积极推进电影档案的修复工作。

    卡蒂格巴克表示,电影档案的修复工作缺乏动力,每次修复都会花费大量的金钱与时间成本,电影越老,成本就越高。但修复所带来的收益甚微,这使得电影档案修复工作难以商业化。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影档案被修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们的价值。2014年,ABS-CBN薄膜修复工程还获得了“鹅毛笔奖”,这证明了该项目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但ABS-CBN电影档案馆仍然面临着其他阻碍。菲律宾众议院拒绝在国家电视台上更新ABS-CBN网络的特许经营权,这使得ABS-CBN电影档案馆的多个项目受阻,部分部门关闭。ABS-CBN薄膜修复工程也不能幸免于难。目前,修复工作已完全停止,但他们仍在克服重重困难修复并发布大量还未上映的电影。

    电影是历史的视觉记录,记录了特定时期的人物、建筑、时尚等,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性格。卡蒂格巴克希望能够继续通过ABS-CBN电影档案馆的努力来推动菲律宾电影事业的发展,但如果缺乏资源支持,这种修复工作是无法长久开展的。 

澳大利亚:历史学家警示当前的档案保护困境

    国际社会正在向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施压,要求其为国家档案馆注资数百万美元,用以保存濒危的档案。国家档案馆的重要馆藏,如皮特凯恩岛登记册、二战时期英国皇家空军士官的人事档案等都面临着损毁危机。

    英联邦遗产论坛旨在帮助英联邦弱势群体保护其重要建筑遗产。论坛主席兼建筑历史学家菲利普·戴维斯对此很惊讶,认为一份如此重要的档案遭受损毁危机近乎丑闻,并建议有关部门紧急投入资金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在戴维斯的提醒下,查尔斯王子办公室已了解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面临的困境。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正努力抢救每年数量都在快速增长的濒危声像档案,但多年来一直被削减资金。今年3月,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提出推行一项耗资6770万美元、为期7年的项目以对濒危档案进行数字化保护,但并无额外预算资金。政府表示,将在年底前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150多名澳大利亚作家、研究人员和思想家,包括两名诺贝尔奖得主和3名澳大利亚年度人物都指责称“这是政府10年无所作为的恶果”,并向总理呈上一封公开信,在信中批评了个别议员企图通过慈善或众筹方式解决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资金问题的想法,呼吁政府提供档案保护紧急资金,以防止珍贵电影和磁带档案因无法识别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批评者指出,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并非慈善机构,不应由公众提供资金。因为档案保护工作是政府的法定责任,应从公共收入中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而通过慈善或众筹方式为档案数字化提供数百万资金则毫无依据。

新西兰:国家档案存在鼠咬痕迹

    最近,惠灵顿国家图书馆展出多件珍贵档案,包括独立宣言、妇女选举请愿书等,但几乎没有一件档案是完好无损的。

    老鼠喜欢啃咬地下室中保存多年的条约表,许多文件存在明显鼠咬痕迹。如果如此重要的国家档案得不到妥善保护,那么如何更好守护国家历史?

    今年,惠灵顿国家图书馆曾提醒中央和地方政府组织应妥善保管公共档案。正如最近新西兰国家档案馆对公共文件保存的调查显示,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做得更好。2017年发布的《档案2057战略》文件中包含了改进政府文件保存状况的愿景。简而言之,该愿景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且值得信赖的国家档案馆。

    赋能档案是今年国际档案周的主题,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告诉公众和档案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及其原因,并确保馆藏档案更加多样化,能够包含不同的声音和历史。而通过举办展览,能够向公众更加深刻地揭示档案对于国家、人民、地区和历史的重要性。

 

新闻快评

    历史档案的形成时间距今都较为久远,时光的积淀在造就其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档案载体的磨损与老化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档案的损毁。及时的修复工作能够挽救濒危历史档案及其所记录的宝贵信息。上述3则新闻从不同国家、不同角度揭示了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

    一是技术难关。在对濒危历史档案进行修复时,一方面需要对现有载体及信息进行修复,以光盘、磁带、胶片等各种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为载体的历史档案,因其载体的特殊性,对载体的修复及其所记录信息的识读修补都面临着技术考验。尤其是面对被淘汰的技术,修复工作更加严峻。另一方面是存储载体与格式的转换。档案数字化现已成为各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下及时留存濒危历史档案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格式的选择、可读性的保障等。二是资金短缺。濒危历史档案的修复工作涉及人力投入、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然而,无论是菲律宾ABS-CBN电影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修复工作,还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濒危声像档案的修复工作,都处于资金短缺状态,这使得修复工作进程缓慢甚至被搁置。三是档案原件破损严重。档案修复工作需要在档案原件的基础上进行,档案原件的状态是关系到修复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一些形成和保管单位的档案工作者意识不强、保管措施不到位,一些珍贵档案未能得到妥善保管,这给后续的修复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甚至导致修复工作无法进行。

    档案记载着国家的历史,传承着民族的精神,不仅记录过去、服务现在,还昭示着未来。只有这些档案得到保护,才能经久不衰地服务国家和人民。对濒危档案的抢救与修复本是留存历史记忆、守护国家财富的重要举措,却面临技术难关、资金短缺、原件破损严重等诸多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社会对历史档案的价值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濒危档案的修复工作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但所获经济效益甚微,于是有人认为濒危档案修复工作没有价值,高投入低回报,得不偿失,但档案记录历史、承载记忆,其社会价值不是金钱能够衡量的。一方面,历史档案是无法在资产上量化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尽管现在的修复成本很高,但谁又能为其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定价呢?另一方面,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可以拓展到遥远的未来。因此,在判断历史档案及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的价值之时,应当以发展的观点、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二是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开展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应秉持“防治结合,先防后治”的原则做好前端控制。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属于抢救性工作,若在文件形成之初抑或在文件移交之前就能得到妥善保管,则能大大减轻后续修复工作的压力。因此,档案部门应当关心文件的前端保管工作,督促形成单位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档案。其次,应协调好社会公共关系,为濒危历史档案修复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积极开展协同合作,提高修复工作效率。濒危历史档案的修复绝非一家之事,单凭个人或某一组织、部门的力量孤木难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要有关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界积极发挥自身力量,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就能够保证濒危历史档案得到妥善保护,共同构筑完整的社会记忆。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10月25日 总第374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