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档案乐章

——沿黄地区档案部门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作者:实习记者 李安涛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1-07-26 星期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令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诗篇。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考察调研,并于2019年9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如今,黄河流域正在加快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是档案工作的主线。近年来,黄河流域各地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扛起政治责任,自觉服从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加强档案工作区域协作、挖掘传承黄河档案文化、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汇聚起档案部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馆际协同 战略合作 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婚姻档案、人事档案等民生档案可异地查询;工龄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等多种个人证明可跨馆出证;市民群众在山东也能线上参观河南举办的档案展览……一系列便民惠民举措正在一步步落地。而这要得益于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2020年10月,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传承黄河文化档案工作座谈会在太原召开,与会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沿黄九省区档案馆积极沟通、达成共识,签署了黄河流域九省区档案馆合作框架协议。

    通过协同合作,九省区档案馆将实现档案工作“三深入三同步”,即深入挖掘档案中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同步推出传承黄河文化档案文献丛书、档案文献九省区联展;深入拓展档案资源共享覆盖面,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同步开展民生档案异地查询、跨馆出证服务;深入交流在档案人才培养、数字化、收集征集、保管保护、整理鉴定、资源开发、文化传播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步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努力构建便民惠民利民、资源共享的区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

    省级档案部门的合作机制建立后,省会城市档案馆、区县档案馆的战略合作也紧随其后。

    2020年11月,在济南市档案馆牵头倡议下,银川、呼和浩特等黄河流域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档案馆正式建立黄河流域城市档案馆战略合作机制,签署了黄河流域城市档案馆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工作协议,推进沿黄区域档案工作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据悉,今年黄河流域45家地(市、州、盟)档案馆将争取实现战略合作全覆盖。

    今年5月13日至14日,山东省黄河沿线9区县档案馆召开会议,就建立合作机制、传承黄河文化、加强民生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及推动黄河流域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合作共识。自此,山东省建立了省、市、区(县)三级档案部门全方位、立体式的合作机制。

    黄河流域各地档案馆的一系列战略合作,有利于实现黄河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最大程度发挥档案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提高档案公共服务水平,进而实现以档案工作的协同发展服务区域协同发展。

    整合档案 共享资源 形成研究开发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黄河档案是讲好“黄河故事”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各地的黄河档案资源保管较为分散,不利于集中研究开发。为此,近两年,沿黄地区档案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整理黄河档案,形成研究开发合力。

    在中原文化根源所在地河南,省档案馆举办郑州、开封、洛阳、新乡、焦作、濮阳、三门峡、商丘、济源沿黄9市档案馆座谈会,系统梳理全省黄河档案文献的种类、数量、特点及分布情况,对梳理出的9000余卷(件)黄河档案资料进行整合,并启动“黄河档案资源库暨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分别与中央档案馆、黄河水利委员会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单位沟通联系,在征集和开发黄河档案上实现资源共享。

    “要拓宽黄河档案的覆盖面,把所有跟黄河有关的、跟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有关的内容作为征集、开发的对象,加强围绕黄河开展的重大活动的档案接收工作。”对于下一步如何做好黄河档案资源收集整理工作,河南省档案馆副馆长吴卫东说。

    在黄河入海地的山东,省档案馆对全省16市特别是黄河沿岸9市档案馆馆藏黄河档案资料情况和档案保护开发情况进行深入调研,部署建设“山东省黄河档案资料专题数据库”,整合共享全省黄河档案资源,深入挖掘有关黄河河务、赈灾、漕运、文化历史、风土民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档案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此外,部分地区档案部门通过收购、托管、发函、电话等方式收集黄河档案。兰州市档案馆通过自愿捐赠、有偿收购、义务托管等方式全方位收集黄河流域甘肃段(兰州)有关档案资料。青海省档案馆通过电话访问、发函问询等方式收集到黄河流经玛多县、达日县等地的文献和照片资料,为开展黄河档案的宣传展示奠定了基础。

    以文塑档 以档彰文 全力讲好“黄河故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沿黄档案部门坚持以文塑档、以档彰文,在收集整理黄河档案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举办黄河档案展览、拍摄微纪录片、出版黄河档案编研作品等方式,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播、弘扬黄河文化方面的重要功能。

    “黄河这么美!她哺育和滋养了这里的人们。我要像爱妈妈那样爱她!”“自己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黄河边的兰州人,首次看到档案里的兰州,感觉很亲切,很有魅力。”观众在参观“古城·史档——兰州历史记忆展”时有感而发。

    2020年国际档案日期间,兰州市档案馆的“古城·史档——兰州历史记忆展”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参观,并同步推出线上展览。绚丽多彩的马家窑纹饰、雕刻精美的黄河母亲雕像、奔放写意的“两山夹一河”地貌、雄伟壮观的兰州黄河铁桥……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实物档案,集中展现了兰州这一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与西域文化重要交汇地悠久、灿烂的历史。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馆在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还举办了‘走进档案观黄河——兰州城市记忆展’”兰州市档案馆有关负责人说,“该展览以‘黄河’为主线,通过展示馆藏档案、视频影像、缩微模型、民俗文化、非物质遗产的形式,聚焦黄河文化的多层内涵与深刻意义。”

    除举办展览外,出版编研作品、制作档案视频也是档案部门开展档案文化宣传的重要抓手。河南省档案馆采取“1+N”的模式,深度整合、开发全省黄河档案资源,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承黄河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其中,“1”即在全省范围内收集整理黄河档案资料,以时间为线索,编辑出版《河南黄河档案史料汇编》系列丛书;“N”即在此基础上,通过拍摄专题片、小视频,出版系列书籍,编写若干期《资政参考》,举办专题展、网上展厅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黄河文化。

    河南省档案馆办公室主任杨宝章表示,2020年9月,省档案馆以馆藏黄河档案资料为载体,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启动拍摄9集微纪录片《档案里的黄河故事·河南篇》,通过档案的独特视角,生动讲述“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的由来、林则徐治理黄河、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等故事。今年国际档案日期间,该片在国际在线、河南卫视、央视频、“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播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12日,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1100万次。

    实施项目 编报资料 服务生态环境治理

    黄河宁,天下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近年来,黄河流域档案部门紧紧依托馆藏生态环境档案资源,深入调查研究,汇总编报档案资政材料,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位于黄河流域上游的祁连山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1月13日,由甘肃省档案馆、兰州大学共同实施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甘肃省馆藏祁连山及黄河生态环境档案调查与叙录”在兰州启动。该项目以祁连山与甘肃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体工作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对档案文献的需求为导向,计划对甘肃省各级档案馆以及行业性档案机构收藏的祁连山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档案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摸底,就相关档案文献的收藏状况、文献源流、文献价值、文献内容、文献特点等撰写叙录并公开出版。

    项目成果既可为广大政府部门及学术工作者提供全面、准确、方便检索的档案文献指南,又可为全国生态环境类档案的编研提供有益的借鉴,兼具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项目首席专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张景平表示:“生态环境档案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相关学术研究的宝库,甘肃馆藏生态环境档案对于祁连山与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事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位于黄河中游且流经陕西省的小北干流流域河道情况复杂,泥沙淤积严重,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治理黄河的一个难点。

    2020年1月,陕西省档案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黄河小北干流流域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黄河小北干流流域,沿韩城、合阳、大荔、潼关4县(市)进行调研,收集到3000余件生态环境档案并进行了系统整理,形成了《陕西黄河小北干流流域生态环境研究》调研报告,并以该报告为蓝本,编写了《档案资政参考——陕西黄河小北干流生态环境研究》,为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强黄河小北干流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在黄河下游地区,山东省档案馆则深入挖掘馆藏黄河治理保护档案资源,编发“山东历史上的黄河治理与保护”专题档案资政参考,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黄河流域档案部门将持之以恒优化档案服务,久久为功,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努力让黄河档案资源“走出来”“活起来”“亮起来”,讲好“黄河故事”,服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让尘封在库房里的历史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奋力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档案乐章。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1年7月26日 总第3709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