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提升四种能力 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作者:书 生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9 星期二

    档案部门尤其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如何适应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强化档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把握方向、厘清思路、研究路径。在理念上深化,摒弃“事不关己”的认识,自觉把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置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去履行法定职责、发挥部门作用、彰显档案价值,尤其要清醒认识在全面深化改革、治理体系优化、部门职能调整、科技日新月异等条件下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开拓创新,做到与时俱进。在制度上优化,摒弃“够用就行”的思想,系统梳理现有制度规定,按照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固化实践经验,逐步提升制度成熟度。在领域上拓展,摒弃“浅尝辄止”的惰性,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对标对表中心大局工作,立足“党政所需、社会所盼、群众所急、档案所能”,拓宽视野,拓展领域,做到“中心工作延伸到哪里,档案工作服务到哪里”。在手段上创新,摒弃“路径依赖”的习惯,主动顺应发展理念、治理方式、科技革命、社会变迁、群众诉求以及机构改革等大势,推动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在效能上提升,摒弃“无所作为”的论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绩效意识,消盲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实档案业务,做大档案资源,做优档案服务,做活档案文化,做强档案队伍,努力使档案治理适应和满足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具体而言,应着重提升四种能力。

    着力提升制度引领能力。根据现代化治理新要求、机构改革新形势、局馆分设新实践,紧紧扭住档案“收、管、存、用”4个中心环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策法规体系“重塑”和“再造”,优化各项机制、制度建设,系统提高档案政策法规引领能力。完善法规保障体系,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时制修订档案工作所涉及、所需要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建立档案馆工作体系,鉴于档案馆事业立法欠缺等实际,有必要推动国家顶层设计,从档案馆的设立、定位、职责、建设、管理、开放、服务、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法定,以便加强档案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推进国家档案馆事业发展,更好地发挥档案馆各项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权利。

    着力提升资源聚集能力。档案主管部门是档案治理的主责部门,必须依法监督指导档案资源的形成与积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必须依法接收、管理国家档案资源,并对进馆档案把好质量关。针对档案形成主体多样化、档案权属多元化、档案流向复杂化、相关管理职责边界模糊化等现实问题,有必要对档案资源的生成和流向进行系统研究,从有利于档案资源齐全、完整、系统、安全,有利于档案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档案利用便捷高效的初衷出发,明确档案资源形成、流向、移交、管理的质量标准、业务流程、参与主体、监管职责等,构建主体明确、各司其职、权责一致、共建共享的档案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档案资源集聚能力。当务之急是,根据新修订档案法和《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等,细化各级档案馆接收范围,把数字时代多种新形态、新载体、新领域的档案资源收齐管好,确保国家档案资源依法集中统一管理。

    着力提升产品供给能力。档案部门管理着丰富的档案资源,既要做到安全保管,更要做到有效利用,让沉睡的档案“醒过来、活起来、用起来”。随着国家和社会档案查阅利用需求的日益增长、档案资政为民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对档案文化产品的热切期待,进一步强化档案服务供给、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势在必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从档案的鉴定、开放、查阅、开发等方面入手,对接社会需求,优化制度流程,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改变滞后局面。完善“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等档案利用协作机制,探索区域性档案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档案开发项目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史机构及市场力量等方面的优势,深度开发档案“宝藏”,推出精品力作。全面评估档案查阅、编研、展陈、讲座、主题活动、影视产品等档案公共服务项目,系统分析其公众认可度、社会影响力、投入产出比、风险隐患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建立健全新时代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机制,确立工作目标、路径和品牌,编制档案服务项目清单、指南、标准和规划,有力有序地推进实施,确保传统项目得到巩固提升、创新项目呈现高光效应、品牌项目彰显独特魅力。组建专家智库,针对现代治理、数字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立项攻关,重点研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对档案管理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前瞻性、可操作、能落地的对策措施,让现代科技赋能档案事业。

    着力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要素保障,档案工作更是如此。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人、财、物至关重要。要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树立档案工作者为“资源管理者”“数据管理者”“知识管理者”的意识,建立健全档案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政策措施,既注重档案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又注重档案业务人才队伍建设,既培养一批优秀组织管理人才,又造就一批“大师”和“工匠”。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按照规定,档案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配备和维护经费、档案日常管理工作经费、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及档案宣传培训等其他经费应当列入年度预算。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建立档案工作经费投入机制,为档案工作足额提供经费保障,并执行绩效评估制度。完善“硬件”保障机制,健全档案安全治理体系,按照档案“九防”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硬件配备标准规范,配备必要的办公、业务、技术和服务用房,完善档案保管环境设施、消防设施、安防设施、实体和信息管理设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28日 总第3621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