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顺应信息浪潮 谱写兰台新篇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纪实

作者:袁国珊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23 星期三

    近年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紧跟时代步伐,顺应信息浪潮,坚持依法治档,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利用网络化”的要求,以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目标,以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新馆建设为契机,真抓实干,在档案法制建设、馆库建设、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8年9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验收测试,成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首家和全国专业档案馆中第二家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规划引领促落实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一直把档案管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进档案工作与信息化工作融合发展,将创建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并给予新馆建设近1.3亿元资金保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主动顺应形势,抓住发展契机,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要求,将数字档案馆建设与新馆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近年来,档案馆的预算拨款逐年增长,人员、经费等方面均得到有效保障。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和“责任清单”,对照评分标准逐一落实,坚持每月对表考核,定期研究,追踪问效。预测试后,又对许多细节作了进一步整改和完善,确保创建工作一丝不苟,件件落实。

强基固本夯基础

    新馆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约1.6万平方米,档案接收室、整理间、数字化间、消毒杀虫室、监控室等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新馆配备安防报警、视频监控、温湿度控制、七氟丙烷和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等设施设备,档案库容和保管条件明显改善。机房按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B级要求,配备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和精密空调等设施设备。新馆还架设有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3套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分体运行。3套网络均配备核心交换机,主干线路采用光纤铺设,配备网络防火墙和安全引擎。新馆还购置了服务器、存储阵列、虚拟化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设施设备及软件,有效保障档案数据安全存储与传输,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库房、机房及数字化加工场所安防、消防、温湿度实现智能监测预警。库房实现可视化管理,馆藏所有档案及密集架完成二维条码张贴和扫描关联,档案可快速检索、精确定位,库房容量实现自动监测,智能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数字赋能促业务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用于全面开展历史档案清理和数字化工作。其中,局机关历史档案数字化率已达100%,各单位历史档案数字化率达99%;先后开发并推广使用档案数字化加工平台和音视频、照片档案数字化加工平台,新增档案做到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同步;通过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OA办公系统、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系统对接,初步实现原生电子文件在线归档和新增档案电子化;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精心研发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主要业务信息化全覆盖;各类档案(资料)收、管、存、用实现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海量档案数据秒查;积极推进档案服务利用网络化,开通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实现非涉密档案(资料)目录及基本信息在线查询;定期更新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实现非涉密钻孔信息在线查询;通过互联网开展地质资料汇交监管、信息发布、专题展览、档案征集、在线咨询、在线预约、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利用工作,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多措并举强资源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建立完善全市规划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比如,出台《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管理办法》《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立卷归档规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目录数据库标准》等多个行业标准,推进档案业务指导全覆盖,强化档案加工质量管控,确保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落地生根,档案资源质量显著提高。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不断丰富档案资源数量和类型。截至目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达562万卷(件),电子数据47TB(太字节)。

    此外,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通过在线监管、建立项目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催交等措施,强化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切实做到应交尽交,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的地质资料汇交量均名列全国前茅;加强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将档案验收纳入项目竣工验收内容,切实抓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纳入集中管理的实体档案和电子数据均严格执行行业规范要求,电子数据可在线移交、馆际共享;有序推进主城中心城区和不动产登记中心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集中管理,初步构建行业档案数据中心。截至目前,已有11家单位490余万卷档案被接收,同时进馆的电子文件约36.5TB。

底线思维保安全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档案安全底线思维和根基意识,开展安全风险防范排查,制定责任清单,完善保密安全工作组织体系;注重建章立制,坚持“废、改、立、并”相结合,梳理制定《档案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保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强化制度保障和制度约束;加强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设备安全监管,坚持日巡、周查、月报制度,做好日常隐患排查和整改,抓小抓常,防微杜渐;制定档案安全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警钟长鸣,未雨绸缪;定期开展关键基础设施安全检查、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安全测评整改工作。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管理,该馆档案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建馆31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

为民服务求实效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及时梳理公共服务清单,规范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实现档案与地质资料查询全部免费;开设了现代化查询大厅和自助查询终端,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实现非涉密地质资料和三峡地灾档案目录公开查询;在全国率先开展非涉密地质资料在线汇交服务工作,实现了非涉密地质资料网上汇交和网上借阅;通过政务内网实现非涉密档案自助查询,立等可取;通过在线监管、一次性告知、快递服务等措施,努力实现地质资料汇交“只跑一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积极推进成渝地质资料馆际共享和跨馆服务,与多家单位实现数字档案资源互联互通,“异地查档、跨馆服务”。

    同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在门户网站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专业成果和行业风釆。近3年来,档案查阅利用和网站访问人次明显增长,服务对象满意度显著提升。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的成功创建,既是阶段性成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面对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档案馆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提质升级,推动全市规划自然资源档案事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2月21日 总第3618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