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述悠悠往事 传兰台精神

——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口述馆史”访谈工作

作者:刘兰青 朱洪梅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2-02 星期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2020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成立95周年,回首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几代明清档案工作者执着坚守,默默奉献,让明清档案走出紫禁城的红墙,在服务国家核心利益和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汲取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弘扬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一史馆工作人员利用一年多时间,精心组织,专门对10位离退休老同志进行了访谈,包括老领导延永生、邢永福、任世铎,老专家朱金甫、叶志如、张书才、屈六生、叶秀云、朱静芝、朱淑媛。这些访谈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经历的回望,也是反映明清档案事业发展的珍贵资料,更是激励新时代明清档案工作者奋发前进的精神力量。

    从最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蓬勃发展,明清档案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代代明清档案工作者持续接力、长期奋进,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成果。通过老领导、老专家们的口述,我们重回那一幕幕难忘的历史场景:20世纪50年代,面对脏乱无序的档案,党员干部群众一起上阵,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下对1700麻袋陈旧档案进行大清理。20世纪60年代,为了将保存在南京的南迁档案运回北京,承担任务的同志坚守火车站,吃住在现场,不分昼夜。20世纪70年代,为服务防震减灾,他们加紧编纂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震情档案资料;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举办满文班,培养特殊专业人才。20世纪80年代,一史馆正式命名,并开始建立组织机构、培养干部队伍、创办《历史档案》杂志、改善档案保管条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内国际档案工作交流更加频繁,老前辈们积极参与国家清史撰修工程,与各国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出版档案史料,为南非议会复制《大明混一图》……这些都是他们用初心和使命在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史上走出的坚实脚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档案事业也有自身的灵魂,那就是兰台精神。”在采访中,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说出了他们对兰台精神的理解。

    老馆长延永生说:“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两个轮子一起转,开创了明清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这句话点出了档案工作的鲜明特点,那就是讲政治。老同志用实际行动教导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这一政治属性,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不断前行。

    老馆长邢永福说:“没有档案就没有档案工作者的立足之地,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使明清档案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兰台人的使命就是让档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服务社会大众,兰台人要坚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努力用档案说话,把档案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传播给更多的人。

    老同志叶秀云说:“作为一个档案工作者,我这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愿意做一粒小小的火种,点燃年轻同志们的奋斗激情。”字字句句,都彰显着兰台人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态度与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明清档案工作者不断传承优良传统。

    开展“口述馆史”访谈工作,不仅为明清档案事业发展史留下了珍贵影像资料,还将为更好开展实际档案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馆史展是一史馆新馆的开馆展览之一,“口述馆史”访谈资料将为该展览提供更多的展示素材。其中,影像资料可以带来更直观的视听体验,真正让馆史展“活起来”。而通过访谈整理形成的文字材料和专题提要,则能对展览进行有益补充,使展览内容更翔实、更具体、更生动。

    当前,一史馆新网站正在建设中,新网站专门在“历史记忆”栏目中设置了子栏目“兰台往事”,该栏目主要用来展示见证馆史的视频、照片,能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口述馆史”,也能让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的精神得到更广泛地传播。

    围绕“口述馆史”访谈工作,一史馆以“牢记兰台使命、注重历史传承”为主题,积极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专门在党支部成立了“书记项目”,并将“口述馆史”工作情况传达给支部党员,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在职年轻党员干部。

    “口述馆史”为一史馆全体档案工作者传承老一辈明清档案工作者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品德,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留下了丰富生动的教材。新时代明清档案工作者将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在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切实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30日 总第3609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