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夯实基础苦修内功 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

——浙江省温岭市档案馆夯实档案工作基础纪实

作者:黄微晓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10 星期二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档案馆坚持把“三个走向”作为根本遵循,围绕“五档共建”,主动融入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作为,不断加强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筑牢档案馆事业发展根基,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市档案馆新馆是全市首批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建立的档案馆。新馆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档案馆。2018年6月,市档案馆新馆主体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同年12月,新馆正式投入使用。

    根据现有馆藏档案资源,结合温岭发展特色,市档案馆专门对新馆的综合展厅、名人展厅、实物展厅进行了精心设计。如综合展厅以“档案中的温岭记忆,从档案中看温岭历史”为主题,集中展现了古代温岭、民国温岭、改革开放之前的温岭和改革开放后的温岭4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面貌,全面阐释“温岭的档案记忆”,有效增强群众档案意识,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档案文化风采。

    为丰富馆藏,市档案馆立足温岭特色,面向社会征集反映全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宗教、民俗、地理、自然资源以及社会重大事件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不仅建立了温岭名人档案、家谱族谱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地方特色档案等,还建立了“行政村规模调整”专题档案、“利奇马”台风专题档案等。积极开展民国档案的抢救修复工作,每年为该项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截至目前,累计修复民国档案2077卷12.12万张,已完成全部馆藏民国档案的杀虫灭菌工作。

    在电子档案资源建设方面,市档案馆持续开展文书类电子档案、行政权力事项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的接收工作。对馆藏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全部进行数字化加工。将国土资源局1965年至2018年的个人建房档案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个人宗地档案以及近5年来的《温岭新闻》视频和《温岭日报》电子版接收进馆。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启用“虚拟档案室”系统,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事项电子文件应归尽归,共接收12家立档单位完整年度的行政权力事项电子档案约1.43万件。

    自搬迁至新馆后,市档案馆第一时间将到期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提上日程,重新修订了《温岭市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细则》,并组织召开全市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会,就到期档案移交进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结合移交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将一些不符合进馆标准的档案及时退还给相关单位,并对不达标的地方作了说明,督促其及时整改,确保档案接收质量。截至目前,累计接收了95家单位移交的档案2042卷19.82万件。

    近年来,按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市档案馆以创建省级数字档案馆为契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进一步改善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提高了全市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能力,高分通过省级数字档案馆系统评估,并成功创建省级数字档案馆。

    在通过省级数字档案馆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市档案馆严格按照浙江省档案局、台州市档案局的部署要求,对照《浙江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办法》4大项62个关键指标,积极开展档案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不断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任务清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工作落实,成功通过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成为台州市首家达到示范级标准的县级档案馆。

    在档案安全方面,市档案馆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落实档案安全管理责任,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此外,市档案馆进一步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大力推广“掌上查档”,优化档案服务环境和档案服务流程,推动将档案查阅服务事项纳入全市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就近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在实现民生档案浙江省内“异地查档、跨馆服务”的基础上,推动实现长三角地区及贵州等地的“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近5年来,市档案馆接待查档利用人数约2万余人次,利用档案资料1.83万余卷次,查档服务满意率连续多年达到100%。

    为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挥红色档案资源资政育人作用,市档案馆还大力深挖红色档案资源,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档案展,在主题教育期间积极做好参观接待服务工作,为观展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接待服务和讲解服务,累计接待参观单位或团体百余个、党员干部3000余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9日 总第360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