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各地动态

成都市档案馆建共享平台为群众带来更好档案服务

作者:郝 蕾 纪婉玉 李 蓉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1-03 星期二

    本报讯 近年来,成都市档案馆牢固树立“大档案、大平台、大服务”的理念,积极实施“互联网+档案”工作,以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为契机,搭建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工作馆际共享、区域共享和跨省查询,全面提高了全市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能力。通过共享平台进行查阅利用的人次也逐年增加,由2017年的14.04万余人次、2018年的15.48万余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6.23万余人次,群众查档满意度越来越高。这是成都市档案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有力证明。

    在成都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成都市档案馆于2019年依托政务网接入全市范围内20个区(市)县民国档案和婚姻档案的举措。截至2020年10月,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已实现200多万条婚姻、社保、知青、退役军人等重点民生档案信息数据共享。

    除了接入全市20个区(市)县的民生档案资源,成都市档案馆还不断在四川省内拓宽档案工作合作的深度,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资阳市、眉山市、德阳市档案馆签订资源共享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主干带动作用。此外,成都市档案馆与国内主要城市建立了档案远程查询机制,与沈阳、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的档案馆签订了跨馆查档协议,实现了全国副省级城市档案馆民生档案跨馆查询全覆盖。通过构建三级共享机制,成都市实现了全市、四川省内和跨省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在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成都市档案馆十分注重共享平台数据资源的利用安全,不断加强安全管控工作,采用了目录集中、全文分散的方法,分级开放权限。即,市民可到所在辖区的档案馆,通过全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进行馆际间档案资源的目录查询;如果想进行全文查询,需经原件所属档案馆审核同意。

    成都市档案馆还积极探索应用前沿技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共享平台建设中。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账本特点,在由各档案馆建构的区块链联盟中,每个档案馆都是联盟链上的平均节点,各机构节点根据统一的目录体系和制定隐私策略的智能合约,将民生档案目录及全文摘要上链存证。由于每个节点都拥有全部数据,并且借助分布式存储和共识机制等技术,共享平台有效地提高了档案查询的公信力和容灾能力。群众可以就近在系统覆盖的任一档案馆查询档案、申请出证,并在链上核验档案证明的真实性、可靠性,为群众带来了更好的档案服务体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1月2日 总第3597期 第二版

 
 
责任编辑:张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