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档案记功绩彪炳千秋 历史留英名流芳万古

——写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

作者:本报记者 宁宇龙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10-29 星期四

    7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反抗侵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把不可一世的对手打到谈判桌前。

    70年后,今年的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中国空军“运-20”专机奉命迎回烈士忠骨,英灵安息、浩气长存!此前,从2014年到2019年,已有6批共59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

    7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更没有忘记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熠熠生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档案文物中记载着抗美援朝的英雄壮举,国民记忆里始终印刻着最可爱的人。

广征集,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志愿军战歌的珍贵手稿,特级英雄黄继光牺牲处挖掘出来的爆破筒残体,展现国内参军参战支前热潮的照片档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现场使用的文具……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档案资料,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这是10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呈现给观众的难忘记忆。540余张照片档案、1900余件档案文物,以及大量视频资料等,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讲述者,它们述说着党的坚强领导、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

    在此之前的10月16日,距离首都北京近千公里的辽宁沈阳也有一场同主题的展览面向公众开展,这便是辽宁省档案局、省档案馆与省委老干部局共同举办的“致敬!最可爱的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档案文献展览”。该展览依托省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源,突出辽宁地域特色和档案文化特色,精心挑选出档案文献、历史图片、视频资料等450余件,其中70余件珍贵档案史料为首次向社会公布。

    在还原历史真相,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历史的故事方面,档案部门与历史文博等部门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更多通过档案、资料、史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等重要指示要求,让不能忘却的记忆永留世间,不断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前行。

    “为了追寻先烈足迹,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维护正义、反对霸权所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抢救抗美援朝老战士的珍贵记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与辽宁省老干部局等单位联合对84名抗美援朝老战士口述档案进行了采集。采访总时长5987分钟,数据总量1600余GB。”辽宁省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辽宁省档案馆将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及为抗美援朝胜利作出贡献的参与者作为主要对象,及时采集他们的口述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目的就是抢救和保护英雄的记忆和关于抗美援朝的社会群体记忆,通过留存即将消失的“声音”,补充抗美援朝文字、照片等档案资料的不足,构建抗美援朝的完整证据链。参与口述档案采集的老战士中,年纪最小的86岁,最大的104岁。其中有指挥员、战斗员、侦察员、通信员、飞行员、报务员、测绘员、译电员,也有防疫员、卫生员、宣传员、运输员、文工员;有步兵、工兵、炮兵、铁道兵、工程兵,也有记者、翻译、医生。他们的讲述既涉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也涉及公众已经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十分翔实与珍贵。

    同样致力于广泛征集抗美援朝档案史料和文物,力争更加全面生动翔实反映抗美援朝历史,进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单位还有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作为全国、全军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国家级重大战争纪念馆,该馆长期面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抗美援朝各类档案文物资料,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的武器、装备、旗帜、勋章、胸标、袖章及奖状、证书、书信、笔记本等;彭德怀等志愿军首长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著名战斗英雄使用过的各种物品;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的各种战利品;国际友人、华侨华人和社会各界支援抗美援朝的各种物品;全国人民踊跃参与抗美援朝运动的各种物品;与抗美援朝战争有关的解密档案;与抗美援朝有关的图片、文献、档案、影像资料等;与抗美援朝有关的书籍、画报、报纸、木刻、邮品等各类宣传品以及专著、论文、绘画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等;中国人民志愿军老英雄、老战士及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和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收藏的与战争有关的实物、图片及口述历史等。征集以无偿捐赠、借展和提供复制为主,并颁发纪念证书,记入纪念馆改扩建贡献名录。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时指出,“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无论是档案部门珍藏的抗美援朝档案史料,还是文博部门展陈的抗美援朝历史文物,都是为了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从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这是中华儿女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重利用,让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9月27日,在第七批117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当天,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也火遍互联网——林水实烈士的亲人找到了!原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物中发现3枚印章,分别是马世贤、林水实、丁祖喜。林水实烈士的侄孙林树新通过抗美援朝的印章、立功证书、烈士证明、林水实遗像以及部队给林水实哥哥寄来的信件等档案文物顺利确认了双方的亲属关系。

    英雄与亲人的另类“团圆”,让人们为剪不断的亲情泪目的同时,更为英雄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与无畏所感动。而为烈士寻亲、帮助烈士亲人圆梦,只是抗美援朝档案文物发挥独特作用的一个缩影。还原抗美援朝历史,追寻英雄先烈足迹,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构建完整的国家记忆,让英雄壮举长存心间……抗美援朝档案文物的重要作用正在各级各类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例,点开其官网,可以看到“陈列展览”“文物藏品”“学术研究”“研学基地”“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精神”“烈士名单查询”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名称设定及其中所载内容,完全涵盖了该馆对抗美援朝档案文物进行开发与利用的方方面面。比如,“陈列展览”栏目将馆内展览全部“搬”到了网上;“文物藏品”栏目将馆藏珍贵的档案文物以照片的形式送到观众面前;“学术研究”栏目推荐了进行抗美援朝历史研究的期刊、专著,刊登了依据档案文物撰写的学术文章、历史故事等;“研学基地”栏目中设有“国防教育”“红色讲堂”“流动巡展”“主题活动”等子栏目,充分展现抗美援朝档案文物的青少年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抗美援朝战争”栏目分“战史概述”“战争大事记”“经典之战”3部分,介绍了档案文物反映出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面貌……所谓“一叶而知秋”,仅从官网就能看出该馆在开发利用抗美援朝档案文物、发挥其功能作用中付出的不懈努力。

    辽宁省档案馆在开发利用抗美援朝档案工作中也走在前列。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除了举办相关档案展览,他们还精心挑选出144件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参战、社会各界捐献和增产节约等方面的馆藏档案,通过省档案馆信息网向社会全文公布,档案形成时间为1950年至1954年。其中包括:成立抗美援朝分会、统一由抗美援朝分会布置捐献飞机大炮的档案材料;辽宁人民响应号召参军参战、组织担架队、动员司机船夫及征调战勤汽车支援前线的档案材料;收购干菜、军需肉食、炒面的档案材料;紧缩开支、增加生产、开展劳动生产竞赛及订立爱国公约的档案材料;抽调医生、护士,及开展卫生防疫、完成战勤医疗任务的档案材料;慰问支前担架民工、志愿军和志愿军伤病员的档案材料等。

    同时,辽宁省档案馆为配合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拍摄《为了和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录片,提供档案21件;配合辽宁日报社出版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江两岸》专刊,提供档案311件;在中宣部宣教局、中央网信办网评局、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国家档案局办公室的指导下,与环球网、辽宁省委网信办、辽宁省文物局共同主办了“追寻先烈足迹——辽宁站”线下走访活动,据环球网统计,“追寻先烈足迹”微博话题阅读总量达3.2亿,各短视频平台的视频总播放量突破6亿次。

    无论是历史文博部门的付出,还是档案部门的努力,这些受众广泛、意义深远的档案开发利用活动,都让抗美援朝的记忆更加深入人心,让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0月26日 总第3594期 第一版

 
 
责任编辑:李聪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