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要闻

以“三个走向”为遵循 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陕西省渭南市委办副主任、市档案局馆长 王美丽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20-05-29 星期五

    近年来,陕西省渭南市档案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走向”要求为根本遵循,以档案信息存储与保管安全为保障,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为目标,着力于拓展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坚持科学规划、项目带动、科技引领、互联共建,全力推动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助推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贡献档案力量。

以基础设施为平台 优化新载体

    市档案馆坚持把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作为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自2015年至今,全市累计投入802万元用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2016年,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档案馆出台《渭南市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成立相关机构,落实工作人员职责,将市档案馆信息化专项经费列入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科长为成员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机房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数字资源管理等制度规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2016年8月在蒲城县召开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会,确定市数字档案馆(室)发展思路和实施目标,全市各县(市、区)档案馆先后申请专项资金,配齐配全各类软硬件基础设施设备,采用服务外包形式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市档案馆,华州区、临渭区、蒲城县档案馆分别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市(县)年终考核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婚姻、名人、工改、知青等23类民生档案数据库,均已实现全文查阅服务功能。市档案局还积极指导推进市政府办、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煤炭局、高新区数字档案馆(室)等试点建设工作,在线移交目录数据共计1.2万条。市数字档案馆(室)与市直部门虚拟档案室之间的数据在线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全市已基本建成以档案资源为核心,以局域网、政务网、因特网平台为基础,以馆藏档案综合管理系统、集中式档案室管理系统、民生档案服务平台等核心应用为支撑的数字档案馆系统。市档案馆还专门组织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业务培训,先后组织各县(市、区)档案馆及示范数字档案室工作人员分别赴上海、江苏、潍坊、青岛、十堰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以资源建设为基础 探索新模式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档案馆始终坚持示范引领,统筹规划,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思路,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推动档案部门有序开展纸质档案原文扫描挂接工作。先后制定了《渭南市档案著录及全文扫描细则》《渭南市电子文件移交与接收办法》等,明确电子文件收集归档要求,明确各级档案部门在接收纸质档案进馆的同时,要接收电子文件进馆,逐步建立起“双套制”接收制度。建立标准规范的档案目录库,制定《渭南市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实施方案》,建立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库和文件级目录库,建立工改档案、社团档案、会计档案、非遗档案、人事档案等专题目录库,目前馆藏目录数据量已达120万余条,且已全部实现计算机检索。市档案馆还对馆藏的照片、音视频资料和馆藏重要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馆藏档案和接收进馆档案全文数字化率达到90%,目前已建成包括目录数据库、原文数据库、照片数据库、音视频数据库的档案资源库,资源量共计14T,形成了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档案资源体系。

以安全管理为保障 实现新突破

    自开展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工作以来,市档案馆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新购置服务器、存储设备、数字化扫描设备、核心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配备文档加密防护系统、数据容灾备份恢复系统等,不断提升系统防御能力。按照相关标准,对馆藏涉密档案明确由专人采用专用设备进行数字化加工,同时建立涉密档案管理系统、设立涉密数据机房。先后制定完善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档案数字化技术标准、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查询利用制度、档案数据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数字档案资源的归档、进馆、保管、保护、鉴定、降密解密、复制加工以及利用等业务流程要求,建立起权责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要严格清点并登记档案查阅利用情况,加强对移动存储载体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每天巡查抽检、科室负责人不定期突击检查,同时要对照各种监管记录,核查现场情况。明确由专人负责网站的日常管理,确保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系统、档案信息发布的安全管理。坚持每年在陕西省档案馆后库、青岛市档案馆进行档案数据的异地备份,并将机房托管在市网信办机房,机房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建设,供电、消防、安防、监控等设施设备完善,设备运行维护由专业的技术团队负责,为档案安全保驾护航。

以服务利用为目的 打造新通道

    按照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办法》要求,市档案馆全面推进全市“三网四库一中心”(“三网”指各档案馆局域网、市县两级电子政务专网和互联网,“四库”指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市直单位文档一体化目录数据库和开放档案目录数据库,“一中心”指建成以渭南市档案馆为主体的区域档案数据中心。)建设。依托局域网,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各自权限进行录入、接收、查阅、利用、统计、鉴定、编研等档案业务工作,来馆查档人员自助查档效率大大提高。依托政务网,全市实现了电子文件的在线整理、在线归档、在线利用、在线移交等,各级档案馆与各立档单位之间的档案资源共享效率大大提高,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整体提升。依托互联网,市档案馆在网站专门增设开放档案“一站式查询”模块,满足了查档群众足不出户查阅利用档案的需求,还开设网上展厅、档案文化、档案业务、档案法规等专栏,帮助群众在线了解档案信息,提高了社会各界档案意识。

    一直以来,市档案馆秉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发展理念,以实现档案资源“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室联动、全市通办”为目标,让档案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下一步,市档案馆将全面加强档案资源、档案利用和档案安全“三个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5月28日 总第3530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杨太阳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